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啟蒙音樂教育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首先,幼兒啟蒙音樂教育能夠啟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幼兒啟蒙音樂教育通過音樂表達情感,體現幼兒的情感變化、心理變化、思維變化,通過各類音樂活動、音樂游戲、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情感表現,有利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其次,幼兒啟蒙音樂教育能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與記憶力。幼兒啟蒙音樂教育通過聽力傳遞音樂信息,有利于加強幼兒對音高、音值、音色、強弱、節奏、力度等方面的聽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對幼兒記憶力的培養也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最后,幼兒啟蒙音樂教育對提高幼兒情操,促進幼兒德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啟蒙音樂教育讓孩子與音樂頻繁接觸,通過音樂感知將音樂傳遞到大腦,增加積極情感,促進幼兒的情操與情感體驗,使幼兒獲得對美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總之,幼兒啟蒙音樂教育強調以人為本,通過音樂培養幼兒的情感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用生動的音樂語言讓幼兒的情操與情感得到發展,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思想道德能力。
二、家長對于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家長對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認識不斷加深。幼兒出生后最早接觸的是家長,家長若能全面、細致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況,便能及早發展幼兒的音樂天賦。在此基礎上,家長要保護幼兒的音樂天賦,尊重幼兒意愿,針對幼兒的愛好與興趣等具體情況,制定適合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計劃。第一,全面開發幼兒大腦。幼兒啟蒙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右腦開發有重要作用。右腦主要運用于色彩、圖像、音響等形象思維。為了讓幼兒有更加豐富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開發幼兒右腦很有必要。家長讓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與孩子進行一些音樂活動,可以讓幼兒的右腦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從而增強大腦的活動機能,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全面開發幼兒大腦。第二,培養幼兒藝術修養,為幼兒的學校音樂教育奠定基礎。音樂是感情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幼兒啟蒙音樂教育能夠激發孩子對美的追求,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高幼兒的注意力、藝術修養,塑造幼兒健康、開朗的人格。兒童早期接觸音樂教育,在幼兒園和學校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能夠增強其音樂節奏感和聽辨能力,培養其音樂鑒賞能力。
三、幼兒啟蒙音樂教育與教學方法
(一)正確認識幼兒的心理特點
音樂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模式要與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相符。幼兒學習是游戲化的過程,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好動、好玩,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在音樂活動中表現為合群、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情緒轉換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快樂與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準則,因此,家長必須正確把握孩子的身心特點,了解孩子的音樂學習心理,準確掌握孩子對音樂的需求,從孩子的角度開展音樂教育活動,讓孩子真正喜歡音樂,熱愛音樂,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二)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節奏感訓練
幼兒的音樂教育要符合幼兒發展和成長的需要。音樂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孩子的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影響遠遠大于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音樂素養,家長要注意家庭的音樂熏陶,努力為孩子營造一種寬松、快樂、活躍、自由的家庭氣氛,讓溫馨的家成為孩子們展示音樂才能的場地。孩子們在音樂表演時感到輕松、自由、無拘無束,有利于培養其自信心和創造力。由此可見,創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能夠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音樂不只是歌曲,還是動作、舞蹈、語言的共同體。在幼兒啟蒙音樂教育中,需要把語言、動作、音樂等元素組合在一起,進行最基本的節奏訓練。通過語言和歌謠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對家長來說是最簡單易行的教育方法,不僅對孩子語言發展大有益處,還能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音樂節奏感。
(三)設置親子活動,加強聽覺能力訓練
親子音樂活動的設置有別于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一定要突出親子活動氛圍。親子音樂活動以活動、游戲為中心,體現幼兒音樂教育的生動性、靈活性和隨意性特點。為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在活動中進行聽覺能力訓練。聽覺能力訓練主要是有針對性地鍛煉幼兒的音樂內心聽覺,因為音樂內心聽覺是內在支配力量,反映了樂者對音樂的駕馭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引領音樂活動進入預設的理想境界,提高音樂活動質量。因此,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聽覺訓練,如聽中有唱,唱中有聽,通過這些方式引領幼兒獲得內心聽覺,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另外,以游戲為聽覺訓練場景,設置親子活動,能夠在游戲中激發幼兒心智,獲得音樂知識。如可以利用兒童積木設計“音符積木”,不同顏色的積木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等各種常見音符,并用相應的組合塊數表示其時值關系。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幼兒從視覺上直觀感受音符的時長,加深對音符時值關系的認識。在學習各種常見節奏型時,設計把每一種節奏型做成一個卡片,聽辨節奏時,幼兒把一個個節奏卡片拼接起來,形成節奏片段。這樣的設計,不僅清晰明了,還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四)選擇合適樂器,加強創造力訓練
音樂活動中的孩子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一名音樂創作者,在音樂實踐中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樂器對孩子來說,不僅是樂器本身,更是玩具,還是一種教育的載體。兒童樂器演奏簡單并貼近生活,與孩子天性相一致,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是接近音樂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將音樂生活化的最好詮釋。所有樂器中,打擊樂器的音色最獨特、最豐富,具有啟發孩子即興創作欲望的理想效果。可以依據幼兒喜愛敲敲打打的天性,選用構造簡單、體積小、便于操作、演奏音量可控制在口語音量之下的打擊節奏樂器作為教具,如碰鈴、雙響梆子、沙錘、三角鐵、手鼓、串鈴、小镲、木魚、響板等,訓練幼兒節奏感,在游戲中達到訓練效果,增加趣味性。
四、結語
幼兒的生理功能與神經系統發展迅速,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活動,幼兒音樂教學應該提倡游戲方式,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協調好學生、家長與教師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職責,培養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走上快樂的音樂學習道路。
作者:唐維霜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