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關于小學生音樂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凸顯唱歌教學的獨特魅力
(一)挖掘歌曲的題材優勢
把握歌曲的題材意境,通過學生正確表現歌曲的感情,啟發學生對諸如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領袖和英雄人物、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題材的滲透,使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和諧統一。譬如學校每周一都要升國旗,可讓學生從聽《國歌》做起,每聽一次,就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講《國歌》產生的歷史背景,講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可歌可泣的壯舉,使學生慢慢地體會國歌的內涵。使學生能理解歌曲內涵,從而達到引起情感共鳴。
(二)利用歌詞的人稱優勢
兒童歌曲歌詞多采用第一人稱,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使學生在演唱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這樣的經歷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能,使學生在演唱中情感積極投入,快速達到通過歌曲藝術形象感染教育學生的目的。譬如《粉刷匠》歌詞為“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們的田野》中“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在如奧運歌曲《我和你》“我和你,心連心,共住地球村”等等。這些一人稱歌曲,有著快速使歌曲的藝術形象潛移默化,讓兒童達到入境、共鳴的氛圍。
(三)發揮與生俱來的興趣優勢
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發現,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哼哼幾句,對唱歌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在唱歌的過程中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因此每個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可以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完全投入到歌唱中去,學得輕松,并能保持一個持久的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采用鼓勵、肯定式的教育方式,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四)激發愛國精神和故鄉情結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歷史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創造了燦爛的音樂文化,它不僅是我國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國人民在長期勞作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系列反應現實生活的優秀歌曲對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民歌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及故鄉情緒。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民歌多數不受學生所喜歡,因此需要教師正確引導,給予一個學習民歌的環境,使學生學會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民歌,正確表現其情感,并領會民歌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培養歌唱能力
(一)形象模擬訓練發聲
在訓練時,針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氣息淺、吸氣抬肩、不會氣息保持等錯誤呼吸方法,可采取學生能夠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進行訓練。比如“像聞鮮花”一樣做深呼吸聯系;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吧等。另外,還讓學生將白聲和有氣息控制的高位置聲音進行比較、分析、鑒別,以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概念。并在要求歌唱時,要求注意聲色、節奏、聲部的和諧,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的歌唱,達到培養學生會唱歌的目的。
(二)循序漸進訓練音準和節奏
歌唱是一門藝術,穩定的節奏、準確的高音時唱好歌曲的基礎。訓練時,要求學生唱準上下行的自然音階,其次進行簡單的聽辨和模唱練習,這樣由聽到唱,從簡到繁,初步培養學生的調試調性。只有這樣,在音準和節奏上,才能做到歌唱的和諧統一,促使學生唱好歌。如7-2大六度音程,學生一時難以唱準,這時教學生用唱音階的方法從7音找到2音(中間被填空的音只能默唱),再直接唱7、2兩音,并讓學生記住音高位置,如此反復練習幾遍,學生自然就易唱準音符了。
(三)利用獨唱和表演展示學生才藝
教師應該認真解讀新課標,各種合作形式的存在與學生的個別表現不相矛盾,而應是相輔相成、靈活應用。就拿齊唱來說吧,三分之一可以濫竽充數,而獨唱就不一樣了。不應忽視讓學生單獨表現的機會,以促進更好地學習音樂。譬如在獨唱歌曲《草原贊歌》,由于音樂本身節奏感較強,有些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由發揮,以拍掌、跺腳伴奏,還有的學生用噠的聲音、用彈舌模擬馬蹄聲為歌曲伴奏。在這樣的創作學習中,學生既關注了歌曲節奏、旋律的進行,展示了學生臨場發揮的才藝,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四)掌握樂理知識與提高識譜能力
識譜是學習歌唱的第一步,學習讀譜,重在節奏與音準的練習,只有解決了歌曲的節奏與音準,才能算作是初步比較準確地完成了對歌曲的表達。為此,教師要富有耐心地教授學生識譜,不要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對識譜認識難就忽視對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這樣有利于今后學生進入初中、高中等階段音樂能力的更好掌握。同時,歌曲很完美地表達好,還要解決音樂中的許多要素,如:旋律、節奏、音色、調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們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不同的意義。如歌曲《金孔雀輕輕跳》是用稍快的速度、輕快的旋律演唱,如果速度、旋律不合適,就會影響音樂形象的塑造。
(五)顯現歌唱對歌曲的情感體驗
多數小學生在唱歌時都喜歡“喊唱”,這直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目標還滯留在音準和節奏上,忽視了歌曲中的情感體驗與審美價值,這種無內涵的演唱不僅會損害學生的聲帶,而且還會使學生以后難以對唱歌產生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用一系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真情實意的歌曲內涵與審美價值,注重情感體驗去領悟、去感受其內涵,并科學發音保護嗓子,從而達到杜絕“喊唱”,注重“情感體驗”。
歌唱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與參與的表現形式。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唱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不僅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有良好的引導作用,而且真正讓學生了解音樂、融入音樂。同時對教師來說,要擺正歌唱教學的位置,既要重視歌唱教學,又不能以它替代音樂教學的其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