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音樂教育現狀,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幼兒的早期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設置為:“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根據綱要內容指導實踐活動。從教育的目標設置上來看,更加強調幼兒要感受藝術中的美,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注重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強調幼兒自身的參與性以及情感的陶冶。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設置也隨目標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例如,新增了指揮、多聲部朗誦及身體跟隨多聲部的音樂運動。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幼兒早期音樂教育目標設置合理,教育內容豐富,較比之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進步,總體來說還算樂觀。但是,在幼兒園的具體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一)音樂設備的閑置
目前,在一些幼兒園里,鋼琴設備只是擺設,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鋼琴的次數少之又少,更不用說其他的音樂器材。幼兒園提供的這些音樂器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
(二)課堂教學死板
課堂教學模式過于程式化。一般程式化的教學可以應用在邏輯思維比較縝密的學科中,而音樂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音樂教育活動是幼兒通過親自參與其中來感受音樂的魅力,可以通過唱、跳、打擊樂器等來理解美、感受美,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教師在整個教學中不能只是按部就班,更應該以指導者的身份來啟發幼兒,使幼兒通過不斷的實踐感受音樂的魅力。
(三)重知識,輕能力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機械地完成任務,把教材中的兒歌教給幼兒,只注重數量,滿足于幼兒學會兒歌;有的教師只是放一些歌曲,讓幼兒唱唱跳跳就結束了活動,沒有挖掘到音樂教育所能發揮的更深層次的作用。教師只是強調幼兒的歌唱水平,卻忽視了對音樂本身內容的理解,阻礙了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
(四)教材的使用缺少靈活性
幼兒園音樂教材的內容編排有一定的科學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作為參考。但是,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與地區文化的不同,所有地方都采用統一的教材就缺乏靈活性,沒有考慮到本民族、本地區的特色,脫離幼兒生活的實際,缺乏生機。
二、幼兒早期音樂教育培養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音樂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
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應處處滲透著音樂教育,而不是僅局限于音樂活動課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音樂教育形式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享受氛圍,讓幼兒在充滿人文色彩的環境中感受音樂,使幼兒的音樂才能得到最大化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途徑來豐富幼兒的音樂知識,比如,通過散步、勞動、講故事、做游戲等來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從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辨別不同樂器的聲音,在音樂中歡快地舞蹈,從而感受音樂帶來的美的享受,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
(二)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欲望
對于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來講,一切事物都顯得比較陌生,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手段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使其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不斷地激發幼兒去感受音樂的美。教師在音樂活動中要選擇節奏歡快、曲調優美、朗朗上口的音樂,歌曲的內容應生動活潑,易于幼兒理解。還可以挑一些簡單易學的舞蹈,讓幼兒有節奏地跟隨音樂翩翩起舞。另外,還可以讓幼兒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例如,觀看音樂類節目,組織舉辦音樂節,讓幼兒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欲望,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三)教學方法要形式多樣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運用生動活潑、直觀形象的語言吸引幼兒的關注,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地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教師要因地制宜地采用適合本地區幼兒音樂發展的方式,教幼兒唱本民族的歌曲,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學活動形式也要多樣化,可以集中教育,也可以分小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幼兒的自身發展特點,聽、唱、跳相結合,更加豐富多彩地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四)爭取家長的配合
幼兒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模仿。幼兒的模仿能力極強,家長與幼兒相處的機會比較多,自然成為了幼兒模仿學習的對象。家長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或多或少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在與孩子玩耍時,家長隨口哼出的歌詞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如果經常聽音樂,在孩子面前經常關注音樂,那么,孩子也會自然地關注音樂,產生對音樂的熱愛,所以,家長應創設這種令孩子喜歡的音樂氛圍,與孩子一起聽音樂,觀看音樂影像,在音樂中一起舞蹈,鼓勵幼兒參與到音樂中。當然,家長還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陪孩子看看話劇、聽聽音樂會,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教師應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來完成對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
作者:宋君凱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