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探究主持教學中音樂素養的提升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在播音主持專業中開設相關的音樂課程
1.《聲樂》課教學《聲樂》是一門實踐性與技術性很強的技能訓練課程,播音主持專業開設的此課程不同于音樂專業的表演性質,而是以學習發聲技巧為主,通過學習呼吸、共鳴等演唱原理解決音高、音色和聲音處理的問題。深入領會歌唱中科學的發聲原理,能夠對播音發聲能力的建立和技巧的運用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經過學習學生的聲音會有明顯的改善,音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聲音強弱、明暗、前后、剛柔等控制和變化能力得到提高,對聲音的駕馭和掌控能力大大加強,基本能夠獲得通透、圓潤、有感染力的聲音。
2.《廣播電視音樂應用》課教學《廣播電視音樂應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廣播電視音樂的作用以及特征等的解剖和學習,讓同學們對廣播電視音樂建立客觀和準確的理性認識,教會學生正確分析廣播電視音樂的方法。以音樂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審美教育為主線,通過講解分析經典廣播電視音樂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智慧,優化學生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配樂水平,并學會為影視音樂作品配樂的簡單、基礎的方法和能力。
3.《音樂欣賞》課教學《音樂欣賞》課是審美為核心,通過介紹、欣賞中外各時期、各類型的經典音樂作品,擴展學生的音樂欣賞范圍及欣賞能力,從而掌握中外音樂在形勢及內容上的特征。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擴展學生的視野,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藝術認識。教師要把研究音樂欣賞的體裁、風格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去發現和總結音樂元素所揭示的命題,指引學生從對作品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樹立起健康的審美情趣與審美理想,最終讓學生滿懷激情的去追尋真正的美。
二、多聽、多積累,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在課外同學們一定要多聽音樂,廣泛接觸到各種類型、各種情緒、各種風格的音樂,建立起豐富的音樂素材和聽覺經驗。同時還要多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如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民族特征等,才能對音樂作品有更進一步的理性認識。學習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后,還需進一步在實踐環節中應用和提高。比如播音專業的學生經常會進行配樂朗誦,這時就要根據已有的音樂知識去選擇恰當的音樂,然后把這些音樂合理地應用到朗誦中,對朗誦發揮起到積極的作用。配樂在一個完整的配樂朗誦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歷屆的齊越朗誦節中,獲得了獎項的作品,除了選手本身的朗誦水平之外,配樂也占有相當重的分量。配樂和朗誦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
除了為朗誦配樂,同學們還經常需要為一些短片和廣播電視節目進行配樂。在節目制作中要學會配進合適的音樂,包括片頭音樂、片尾音樂等。高品位的音樂會為節目的情緒過度、氣氛渲染等起到很好的作用。注意音量的比例,總的說來音樂宜輕不宜重,要防治喧賓奪主,要講究音樂的起止自然,一般采用“漸入”和“漸隱”,即音樂起時由弱漸強,音樂收時由強減弱,避免突起突收。
一般音樂起于主持人話語或配音之前,止于主要內容結束之后,并且往往先揚后抑,然后漸漸隱去,給人余音繚繞的感覺??傊?,在實踐中多學、多用、多練習,將課堂上老師講授的這些音樂知識學以致用,做到“越學越用,越用越學”,真正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和專業修養。
三、結語
良好的音樂素養一定會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今后的工作起到很好的支撐和提升作用,在本專業的教學中要充分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并和實踐應用形成良好的對接,使學生不拘泥于自己所學專業的具體技術手段,擴大藝術視野,增強人文意識和修養。
作者:閆敏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外國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