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當代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本土價值的缺失,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代音樂教育主要形式依然是學校音樂教育、音樂團體傳播和業余音樂教育。其中學校音樂教育分成了大學前音樂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和大學后的音樂教育。在該背景下,我國傳統音樂本土化價值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影響究竟如何,本文試圖從當代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本土價值缺失以及教育對策兩個方面闡述傳統音樂本土價值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的融入問題,旨在推動傳統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傳統音樂;音樂教育;本土價值;缺失
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呈現出社會化以及專業化的態勢,對于音樂教育所開展的研究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長久以來,我國音樂教育始終在沿用西方學院派的專業藝術理論,但是這種理論形式是否適合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又該使用一個什么樣的理論體系道路來開展當代音樂教育工作,這些都是亟待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本土價值的缺失
高校當中所開設的音樂專業,主要目標是為中小學培養更多的音樂教師,這種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專業化水平并不高,而是讓具有一般專業水準的普通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音樂技能,同時推動了音樂更加廣泛的傳播。針對這種教育形式,中國傳統音樂應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首先我們要對師資力量進行詳細的分析:在這類普通高校當中音樂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體現在教師的人數偏少、專業水平不足、傳統音樂專業人員較少。其次,伴隨著大學開始的擴招工作,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總體的素質也呈現出下降的態勢,按照相關的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學生對于通俗音樂以及搖滾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對于我國民間傳統音樂的熱情并不高。因此,我國傳統音樂在高校教學工作中長期處于劣勢,這種局面對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以及傳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高校當中因為課程過多,學生的負擔相對較重,因此并不設置民間傳統音樂概論課程,將其分到了鑒賞課程以及其他的課程當中。還有的院校,傳統音樂課程的學時是最少的,并且只上一學期,有的干脆就取消了傳統音樂課程,嚴重影響了學生民族音樂素養的提升,并產生了惡性循環。我國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也是民族驕傲,作為華夏兒女,有義務保護這一本土化的音樂形式,因此,加強對傳統音樂的學習與重視程度,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線的尤為重要。
二、我國傳統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滲透策略
我國傳統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滲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內容入手,首先,學習傳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設立傳統音樂相關的理論課程,講解我國傳統音樂概論、樂譜學以及樂理知識等內容,提升學生對于傳統音樂的認知。其次,培養傳統音樂實踐能力。以理論學習為前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參與到歌舞、民歌以及戲曲等本土音樂形式的學習,從中感知傳統音樂帶給我們的悸動。最后,提升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知。比如福建地區的南音這種藝術形式,如果能夠將其融入到音樂課程教學當中,使得中小學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習這種傳統的音樂形式,無疑對于傳統音樂的本土化是一種極大的推動作用,其價值也能夠得到最大化的體現。我國傳統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對于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在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當中融入實踐類的課程,帶領學生到山間地頭,腳踏實地的感受傳統文化的本土價值。我國傳統文化根植于農村地區,在農村肥沃的土壤當中蘊含著巨大的音樂資源,戲曲、民歌以及民族器樂在農村有著相對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充分使用所有的條件,使得學生可以進入田間,深入到群眾當中,探究傳統音樂表演形式,對音樂的組織、演奏、傳播等眾多形式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我國傳統音樂不單單可以成為獨立欣賞性音樂,同時在其演奏的過程中也會受到特定活動的限制,這些活動保證了傳統音樂能夠長期的存在。農村各種禮俗性的活動,都無法離開音樂支持,這是傳統音樂本身獨特的藝術品質。從一定意義上看,這類民間儀式正式傳統禮樂理念的進一步延續。我國傳統音樂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功能性,可以分成演奏與娛樂兩種功能,二者從使用觀念上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同時對于音樂的風格以及演奏過程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我們只有完全融入到農村樂社當中,多與民間藝人接觸,才可以完全理解傳統音樂自身的本土化含義。只有親自的見證一場禮俗儀式,才能夠掌握傳統音樂在區域文化當中所具備的價值,才能夠明白傳統音樂口傳心授的意義所在。
三、結語
我國傳統音樂作為文化史上的耀眼明珠,在當代音樂教育中理應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無法從根本上體現出傳統音樂的本土價值,導致學生對傳統音樂缺少認知,不了解我們自己的音樂形式,傳統音樂形式的傳承與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有義務將傳統音樂形式與當代音樂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繼承與發揚本土音樂文化。
作者:趙哲 單位: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