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自閉癥兒童音樂教學活動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培智學校可通過集體活動課的模式開展自閉癥兒童音樂教學活動。從節奏入手,進行感知、表達訓練;以輔助手段,包括手勢、圖片等,幫助兒童理解、維持兒童注意、提高兒童興趣、幫助兒童表達;以音樂和游戲形式,愉悅兒童情緒。
關鍵詞:
自閉癥兒童;音樂教學;集體活動
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載體,音樂活動可被人的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平衡感等多重感覺通道同步接收。對于存在交流交往障礙、情緒行為問題的自閉癥兒童來說,通過音樂刺激多重感官,能夠調節其情緒情感,改善其感知覺、記憶力、注意力、肢體協調能力,激發其交往意愿,提高其交流能力。我校通過集體活動課的模式開展自閉癥兒童音樂教學活動,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從節奏入手,進行感知、表達訓練
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感知節奏是人的本能。節奏是各種音樂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關聯的部分。開展自閉癥兒童節奏訓練,通過視、聽、觸、嗅等感受,以及拍打自己的身體、使用打擊樂器、肢體律動等活動,提高自閉癥兒童參與的主動性和活動的專注力。
(一)肢體律動感知與表達
節奏感強調兒童對節奏的身體感受,首先通過身體自發動作對節奏有所反應,然后加進相應的舞蹈動作。我們將大輪廓節奏型的身體動作表達作為自閉癥兒童感知音樂的自然起點,讓他們通過身體中介將內在的感受表達出來。不是采取藝術化的舞蹈動作,去做一些姿勢和角度的研究,而是回到最簡單的節奏型動作,將感知節奏配合身體律動進行練習,使自閉癥兒童在運動中獲得對節奏的音響、旋律、符號的體驗,逐漸形成節奏的內心感覺,從而感覺穩定節拍。例如,為了更好地感受樂曲的拍子,在課堂中進行簡單動作的重復,包括走、跳、跑、身體搖擺、肢體行進、敲擊物體、點頭、拍手、拍腿、踏腳等。這些對自閉癥兒童來說是基本的動作,可以從中得到最明確的節奏感受。分別做了這些動作活動后,再進行這些動作的聯合,就可以組合成最基本的舞蹈形式。
(二)通過節奏改善發音
一些自閉癥兒童口語表達方面存在發音不清、音節時長不合適等問題。學校結合音樂節奏教學,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我們對節奏中的不同時值給以一個相應的音節發音,運用“小步子多循環”的方法,從單音節到雙音節,再到多音節,逐步擴充。經過反復練習,逐漸使自閉癥兒童音節符號、發音與相應時值形成關聯和記憶,建立穩定的認知聯系,提高了學生發音的正確性和穩定性。
二、以輔助手段促進交流
自閉癥兒童大都口語理解能力差,與他們的交往常常需要“身體語言”的輔助。因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嘗試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與自閉癥兒童交流,例如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姿勢與手勢、語言與聲音、視覺圖片輔助等,以提高交流的實效。
(一)用手勢幫助理解,維持注意
利用手勢在空間的位置和運動方向,幫助自閉癥兒童感覺和辨別音程的空間距離,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意義。例如“演奏打擊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手勢的“暗示”來引導學生活動,兩只手高舉表示聲音變大,學生就大力敲擊樂器,兩只手落下放于身體前部,表示演奏聲音變小,學生就輕輕敲擊樂器。運用身體語言使抽象的音高關系具有了直觀形象的意義。在看教師的手勢指揮過程中,學生有了注視,目光追隨的時間也變長,注意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二)用圖片提高興趣,幫助表達
自閉癥兒童的長處是視覺能力較好,對視覺材料往往反應較好。圖片可以刺激自閉癥兒童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幫助他們有效地表達。例如“庫企企”一課中,我們幫助有語言障礙的自閉癥兒童學會用視覺材料來表達他們的要求和感情,使用圖片來描述音樂故事中的內容,如小花山、小草山、臺階、大門等,再通過教師的指示、點數、語言提示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力。
三、以音樂和游戲愉悅情緒
聽音樂和歌唱會在很多方面影響兒童的情緒,可以使兒童鎮靜,也可以使他們振奮。通過表現不同情緒的音樂,兒童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對自閉癥兒童來說,可以消除內心緊張,獲得情感的平衡。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歌唱活動,以為他們“鋪設直覺體驗的道路”為切入點,旨在引導他們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學習。我們將唱歌、動作和語言式的表達緊密相連,選擇那些具有反復的特征,并與自閉癥兒童節奏性動作相協調,配合旋律結構的歌曲,去音樂化地為他們提供愉快的運動方式,模仿性地學習唱歌。通過唱歌時歌曲旋律進行的方向,讓孩子配以合適的身體動作,或通過一些可見的符號,如線段,來幫助記憶旋律進行的高、低、上行、下行,或通過對打擊樂器的觸覺演奏,感受曲調旋律的音樂美感。
(一)游戲歌曲
游戲歌曲能幫助自閉癥兒童獲得或提高對定向性、身體各部分、顏色或數字順序這些非音樂概念的認識。比如《頭發、肩膀、膝蓋、腳》這首歌曲,從身體某部位名稱(如頭發)開始,邊唱邊律動,熟悉曲調和身體部位名稱后,以旋律為基礎,反復吟唱,將其他身體部位名稱作為替換詞加進去,學生在“唱與動”的結合中,情緒愉悅,參與度高。
(二)邊唱邊演奏樂器
打擊樂器對自閉癥兒童是有吸引力的。可利用他們對音色的自然興趣,在歌唱歌曲時運用打擊樂器伴奏。樂器與歌唱的配合,給自閉癥兒童提供視覺和觸覺的體驗,幫助他們發展對各種不同音色聲音的體驗,創造原始音調、節奏、聲音的想象力。同時,打擊樂器的節奏幫助他們提高對拍子的穩定感,從而安撫情緒。
(三)音樂游戲
對于喜歡參加的活動,自閉癥兒童會有積極的情緒和其他兒童共同表演,并且容易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彩帶游戲,兩個兒童為一組,每人兩手分別共執兩根彩帶,然后揮舞彩帶,隨著樂曲做不同動作,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舞蹈。他們或跟隨教師的示范,或根據自己的創作,在身體前后、左右揮舞彩帶,或者,在空中、從低向高處揮舞彩帶。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精神為之振奮、情緒格外飽滿。
總之,自閉癥兒童音樂教學以其特有的“活”“動”的教學魅力,對自閉癥兒童的節奏感知與表達、口語發音矯正、情緒情感的調節、社會性交往,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宋麗曉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張瑩楠.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培養兒童多種能力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尹愛青,曹理,繆力.外國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發展與教學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