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推動下,素質教育全面推行,對我國基礎階段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各種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應用于現階段小學藝術教育當中。就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奧爾夫教學法的應用極大的推動了小學音樂教學的進步,對于提升課堂質量,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針對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旨在落實我國教育改革相關政策,促進我國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應用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奧爾夫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推行,對于提升我國小學教學質量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崇尚人性、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認為音樂是通過語言、舞蹈為載體的一種自然情感流露,更加趨向于一種人類本能的表現。奧爾夫教學法認為可以通過游戲教學,不斷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來提升學生的技能,寓教于樂,是一種現代化、符合時展潮流的教學方法。
一、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創新創造力
奧爾夫教學法更加崇尚人性,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施展空間,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小學生好奇心強,想法多,創造潛力無限,在音樂這種藝術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奧爾夫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實施多樣化教學,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實現音樂基礎知識的傳輸,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自我修養與教學能力
奧爾夫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對于教師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奧爾夫教學法的熟練掌握和使用客觀上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才能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奧爾夫教學法的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落實奧爾夫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全面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二、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策略
(一)節奏教學
節奏教學是奧爾夫教學法主導的教學方法之一,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實施節奏教學。同時,節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也是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相關要求的,是現代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例如,在講授《龍咚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過去春節時,家家戶戶放鞭炮時的情景,讓學生通過用手打節奏跟著打出節拍,實現肢體語言與音樂的充分結合,體會在節奏中音樂的意義和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拓展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節拍的變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是奧爾夫主導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也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通過游戲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丟手絹》這首兒歌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丟手絹的游戲,這類游戲簡單易懂,通常來講學生都會迅速掌握,因此,在課堂中播放丟手絹兒歌,讓學生圍成一圈進行丟手絹游戲,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知識,并感受音樂的感染力,活躍課堂氣氛,實現知識的良好傳輸。
(三)本土化教學
本土化教學是一種遵循客觀規律的教學方法,也是奧爾夫教學法中提倡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方式。本土化教學中,地域是一個關鍵,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契合學生想法和能力。尤其是在講授一些民歌中國,這種本土化教學更加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在講授《茉莉花》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時,教師可以從這首歌曲的創作到演唱以及廣為流傳,給學生講解歌曲背景和過程,與學生們一起討論這首歌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同時,深入挖掘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不斷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現代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實現文化的融合和升華。
三、結語
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開展,傳統應試教育逐漸被素質教育取代,藝術類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音樂教學作為一門主要藝術類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地位不斷提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的必要要求,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順應時展潮流、遵循客觀規律并且適合我國社會主義教育體制改革的一種教學法,其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興趣,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素養,對于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和音樂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葉晨雯.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7,19:152-153.
[2]張雪松.“奧爾夫節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好家長,2017,57:214.
[3]章夢潔.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8,04:43-44.
作者:莊小清 單位: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