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古箏音樂教學改革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古箏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古箏藝術對學生的熏陶作用,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及文化修養。本文著重分析了音樂教育中古箏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了古箏教學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音樂教育中古箏教學改革的策略,以提高音樂教育古箏教學質量,加快音樂教育古箏教學改革。
【關鍵詞】音樂教育;古箏教學;教學改革
古箏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有著巨大作用。因此,音樂教育十分注重古箏教學。然而現階段,由于音樂教育中古箏教學只注重教學進度,強調箏曲傳授和訓練,導致古箏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內容單一和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古箏教學質量不高。在新課改要求下,音樂教育為解決古箏教學問題積極探索古箏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改革不僅能夠優化古箏教學,而且對音樂人才培養意義深刻。
一、古箏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單一。我國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忽視了學生對社會科學知識的了解與學習,沒有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作為音樂教育目標,僅僅將古箏知識和古箏演奏技能作為古箏教學的目標,過度追求古箏曲目的難度和古箏演奏的技巧,缺乏對學生舞臺表演經驗的重視和學生音樂排練經驗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缺乏對于古箏課程相關的其他課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僅僅將古箏技能和古箏知識作為學習目標。長此以往,學生文化積累欠缺,綜合素養提升難度較大,嚴重阻礙了學生藝術修養、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單一。目前,有些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仍采用傳統教師中心的教育方式,教學內容單一,僅僅局限于古箏教材中,要求學生對古箏教材知識死記硬背,忽視了學生對古箏知識的主動探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敢在古箏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難以開展主動學習,嚴重影響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并且,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學生缺乏對現實藝術中古箏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學生的古箏知識結構不完善,難以適應當前古箏藝術的發展。
(三)教學方式單一。現階段,很多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都采用集體教學模式或一對一單獨輔導的模式,教師只注重對古箏演奏技巧的傳授而忽視了古箏文化的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古箏藝術在音樂教育中脫離了文化,難以通過其較高的文化價值吸引學生,學生無法探知古箏藝術中的文化內涵,導致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古箏演奏而不是古箏藝術。并且,由于教學方式單一,教師過于注重對古箏知識和技能的講解,沒有組織學生對古箏藝術進行合作探究,古箏教學互動不足,學生缺乏古箏學習主動性,古箏教學效果較差。
二、古箏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只注重教學進度。目前,很多學生的古箏學習對進度要求較高,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古箏。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音樂教育在古箏教學中為了增加學生數量而迎合學生和家長的功利性要求,只注重教學進度,在古箏教學中一味趕進度,忽視了古箏學習過程和學生古箏基本功的訓練,沒有做到腳踏實地,古箏教學質量較差。
(二)過于注重箏曲傳授。音樂與文化相互依賴,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古箏是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在教學中要將古箏藝術與文化背景相結合,強化學生對古箏文化的學習,并讓學生在理解古箏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古箏藝術。然而,有些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古箏技能只對學生傳授箏曲,并強調高難度箏曲的傳授,認為學生學會彈奏高難度箏曲便學會了古箏藝術,沒有對古箏藝術文化背景進行介紹,導致學生的古箏學習與文化脫離,缺乏文化內涵。
(三)強調訓練和模仿。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過于注重學生的古箏技法訓練和學生對優秀古箏演奏的模仿,導致古箏教學缺乏文化意蘊,學生成為古箏技法鍛煉的機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雖然能夠彈奏一定的古箏曲目,但是卻缺乏對古箏演奏的欣賞能力。并且,一味模仿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古箏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古箏演奏風格。
三、古箏音樂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明確古箏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古箏教學改革的前提,因此,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應積極明確古箏教學目標。為此,古箏教學應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將學生興趣作為古箏教學的重要目標,只有學生具有濃厚的古箏興趣,才能夠積極學習古箏藝術。具體來講,古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優秀的古箏演奏,激發學生對古箏的興趣。同時,古箏教師還可以將古箏演奏與其他樂器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古箏學習欲望與創作欲望。并且,學生音樂素養提升是音樂教育的直接目標,因此,古箏教育應將學生音樂素養培養作為重要目標。為此,古箏教育應強調學生對音樂理論、音樂文化的學習,尤其要深入學習古箏文化,探索古箏藝術的文化價值,通過古箏藝術文化學習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另外音樂表現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古箏演奏,因此,古箏教學應將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目標。為此,古箏教師應加強學生對古箏作品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投入真情實感,用真情實感來打動觀眾,進而提高古箏演奏音樂表現能力。
(二)優化古箏教學內容。科學的教學內容是古箏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因此,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應積極優化古箏教學內容。為此,古箏教學應積極開展文化教學,加強學生對我國音樂文化、古箏文化、古箏背景文化等文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將古箏藝術與文化相結合,探索古箏藝術中的文化意蘊。并且,古箏教學應重視古箏演奏技巧教學,加強學生對古箏演奏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古箏演奏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古箏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古箏教學應強調傳統箏曲教學,強化學生對蘊含傳統文化的傳統箏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傳統箏曲學習中掌握我國古老的古箏文化。另外,古箏教學應重視現代箏曲教學,強化學生對現代箏曲的學習,鼓勵學生箏曲演奏創新。
(三)改進古箏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因此,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應積極改進古箏教學模式。為此,古箏教學應積極改進集體教學模式,在集體教學中重視學生古箏基礎的差異和學生古箏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古箏差異和古箏學習需求開展針對性教學,優化集體古箏教學效果。并且,古箏教學應積極采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古箏知識的學習與探究,積極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與教師交流古箏知識與技法,增強古箏教學互動,營造和諧的古箏教學環境。
(四)更新古箏教學評價。音樂教育中的古箏教學改革應積極改進古箏教學評價。為此,古箏教學不僅要重視古箏教學結果的評價,還需要對古箏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古箏基礎、學生古箏技藝進步狀況、古箏文化學習狀況等進行全面評價。同時,古箏教學不僅要注重古箏教師的評價,還需要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和學生互評等方式,開展多元主體的古箏教學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古箏教學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求音樂教育者需要在對自身音樂素養、音樂技能、教學能力等進行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基礎上來緊密結合學生的現實需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古箏音樂素養進行全面培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高校古箏專業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7
[2]劉一播,韓立民.對大學古箏技能課堂教學的思考[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4
[3]陳紅.淺析高校古箏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革之路[J].戲劇之家,2015,18
作者:溫暖 單位: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