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辦高校醫學英語教育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醫學英語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隨著“雙創”教育的出現,民辦高校醫學英語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宗旨亟待改革,需要扭轉傳統教學方式,吸引多樣化的學科,將教學方式進行知行合一的轉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構建以醫學英語為特色的學科教學。
[關鍵詞]“雙創”;醫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
一、民辦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現狀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在“雙創”教育的指引下,蓬勃發展,各項醫學專業都發展良好,生源充足,學院對于考研率以及對外交流也十分重視,醫學專業的各項學習都離不開英語教學。作為一所成功的民辦醫學類院校,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極其嚴格,特別要加強學生醫學英語專業的學習,以提高自身并且掌握閱讀英文的學習技能,以便能夠參加各種醫學類的國際交流與學術交流。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積極進行各項教育教學的改革,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出現了各種問題:
(一)醫學英語的教學地位有待改善
醫學英語作為“科技英語”的存在導致了學院對課程設置的偏差,基礎英語在大一大二一直起著主導的作用,一直為學生考全國英語四六級而服務,擁有合格的四六級英語證書對于大學生來說,在就業上為他們開啟了一扇大門。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為考研、考試和證書服務的,考過之后不再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學院在大三開設的醫學英語課程并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和興趣。
(二)醫學英語教學方式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
由于三全學院處于發展階段,醫學英語教學的教研室師資力量薄弱,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教師任務重,教學方式單一,內容單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差,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會書本知識,而不能提高自身的醫學英語交際能力。學院為了提高學生的質量,設立了導師制,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導師,實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模式。在三全學院,由于醫學英語不是一項專業,導師制確實無法實行,因此,醫學英語教學的方式比較落后,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三)醫學英語師資建設有待加強
三全學院作為一所普通的醫學院校,起步晚,發展快,專業的醫學英語教師并不多,其中大多數教師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少數教師是醫學英語專業畢業的,專業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既能夠對醫學內容駕輕就熟也能夠熟練地講解英語,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會出現“偏車”現象,出現一些漢化的課程講解,盡管教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法、讀音、拼寫、閱讀等各種技巧,但是學生不具備運用醫學英語進行交流溝通的技能,學習的是啞巴英語。因此,醫學英語的教師在上崗前需要進行專業的培訓,盡量做到專人專職,至少在上崗前要學習一年的醫學英語課程,熟悉教材。
(四)醫學英語教學理念與模式亟待更新
由于學院的制度正在完善之中,各項教學工作都處于摸索階段,醫學英語教學目前是以大班的形式進行授課,學生的層次水平各不相同,大多都是以滿堂灌和教師講解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動的學習者,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散思維和批判思維,也不利于培養創新型與實踐性的雙重人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不到保障。在2004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從理論與實踐當中得到檢驗的教學模式,值得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參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建構學習模式對于學生培養自主能動性非常重要。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院還購買了網上教學系統,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資源與教師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
(五)醫學英語課程教材的選擇
教科書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和工具,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由于醫學英語的發展晚,體系不夠成熟,醫學英語方面的教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市場的教材質量參差不齊、良莠混雜,挑選教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院的外語系為了挑選教材,組織了專業的人員對教材進行分析和甄選,注重教材的體系化與整體化,在教材的內容、編排和體例等方面加以斟酌,注重學生的閱讀、寫作和聽說能力的培養。
二、民辦高校的醫學英語發展構思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英語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當前高等院校的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創新型的英語人才,創新型的人才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語言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創新型的醫學英語教師要具有“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1]作為新建的民辦高校,三全學院醫學英語的建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
(一)明確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
創新型的教學理念要以人為本,需要徹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型教學理念,改變學生應用能力弱、創新能力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人才培養狀況。創新型的課堂教學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一切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目的都要以學生為本,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醫學英語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提高個人的自身素質。教師要明確自身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指導,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專業的理論知識都需要不斷地提高和加強。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體系化課程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諧、民主、激勵創新的校園氛圍才能夠營造一種寬松、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夠積極參與教學。創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現代復合型的人才模式,努力掃除或改變可能影響培養創新人才的因素,摸索一條符合醫學生特點且能夠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的培養模式。由于受到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影響,學院的教學重點放在公共英語,醫學英語教學不能夠適應創新型的人才需求。因此,學院首先要重視醫學英語在醫學類院校中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課程銜接與考核體系,課程要有專業特色,強調學生對醫學英語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應用,建立與實際相符合的課程體系。
(三)開拓創新的教學模式,開展本科導師制
實現創新的教學模式首先就是要改變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醫學英語由于起步晚,體系發展不完善,缺少統一的全國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大多數的院校都采取傳統的大班授課,教學方式仍然采取翻譯教學與傳統閱讀教學,課堂無法展開師生互動,嚴重影響學生學習醫學英語的興趣、應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參與其中,不斷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適合學生發展的考評體系,以便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施。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創新效率
醫學英語的建設離不開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院校不論在教材還是師資方面都遠遠不能夠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要從現有的教師隊伍入手,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培訓和教育,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盡快勝任教學任務。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探索醫學英語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為培養出更多高精尖的創新型人才而努力。學院要不斷地引進高水平的人才,引進醫學英語類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為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五)堅持教學監督制度,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教學的管理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師資源狀況等多方面展開,而不是照搬規章制度。教學的管理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2]師生共同參與制定。“督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指導青年教師,督導都是教學專家或者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治學態度上十分嚴謹,作風良好,大公無私。督導可以給予教師充分的指導和意見,不定時地抽查教師上課和教學資料,對教師的各個環節進行考核,在醫學英語的教學改革中,督導可以給予中肯的指導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吳春容,夏宏鐘.談創新型英語人才的培養[J].人民教育,2010(21):3-5.
[2]蔡小簪.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5:20-21.
作者:李閃閃 單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