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班務工作養成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班務工作的主導者是班主任,其主要職責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老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將對學生以后甚至將來的學習、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班主任工作就是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班主任;養成教育;行為習慣;愛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二十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而良好的班風是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基礎,低年級則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養成教育也不容忽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職責。這些行為習慣都必需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班主任老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以后甚至將來的學習、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班務工作大有裨益。
一、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習慣訓練
班主任工作是一個既繁瑣而又需要愛心的工作。在班務工作中,抓好養成教育,就要重視學生的行為訓練,使學生形成習慣,這樣班級管理就變得輕松許多。但是沒有訓練就沒有好習慣,所以要抓好學生行為習慣的訓練,首先強調持之以恒。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要滲透到每一個學科每一堂課,貫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末和每一個環節,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做到嚴而有愛。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除了有愛心、信心和耐心,還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訓練要強調一個“嚴”字,突出一個“愛”字。習慣養成固然要嚴,但也要注意激發學生接受訓練的興趣,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如在訓練學生坐端正時,我說“一、二、三”剛數到“三”時,學生就會一邊坐端正,一邊說著“看誰坐得端又端”,反反復復,學生們便在活動中得以訓練,在訓練中養成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注重從小事抓起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班主任老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樣板。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敬佩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班主任老師想象得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班主任老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班主任老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于內心,出之于真誠,避免流于形式或應付。家長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自我改進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三、養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和家長配合起來,共同教育好孩子。這樣,你在家長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了形象,孩子也會相信你,喜歡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平時我總是利用校訊通這個平臺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除了發家庭作業以外,班級的活動、學生競賽獲獎情況等,讓家長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傊?,重視抓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從愛護他們的角度出發,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勤于管理,善于總結自己的經驗,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抓好班務工作,促進養成教育,讓班級管理在學生素質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作者:白玉云 單位:甘肅省臨夏縣韓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