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前教育舞蹈創編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課題研究以幼兒舞蹈創編為切入點,結合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育現狀,探討有效性、實踐性的幼兒舞蹈創編教學體系,旨在為我國幼兒園舞蹈教育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幼兒舞蹈;學前教育;創編
本文系長沙師范學院院級一般項目《地方本科院校舞蹈創編研究——一幼兒舞蹈為例》,項目編號:XXYB201535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教育的現狀與分析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舞蹈創編教育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五大技能(說、唱、彈、跳、畫)之一,憑借其巨大的美育作用成為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課程。幼兒舞蹈創編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核心部分,不僅培養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更是對所學的舞蹈和音樂知識進行全面優化和綜合運用的過程,為學生今后在幼兒園工作中舞蹈相關的教學活動提供幫助,發揮舞蹈益于兒童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智力開發方面的重要作用。從宏觀上來講,幼兒舞蹈創編的教育能推動整個幼師行業教學水平的進步。
(二)對于幼兒舞蹈創編教育現狀的調查
以長沙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四年制本科生為例,幼兒舞蹈創編課程開設在第三個學年,在這之前,學生們已經經過了兩個學年舞蹈基礎的學習,即一個學期的舞蹈基訓,和三個學期的民族民間舞學習,對身體的直立感、協調能力和舞蹈審美有一定了解,對于幼兒舞蹈有基礎的認識。幼兒舞蹈創編課程共一個學年,分上下兩期。上學期學習幼兒自娛性舞蹈創編,這一部分也是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基礎部分,包含幼兒律動的創編、幼兒集體舞的創編、幼兒歌表演的創編、幼兒歌舞表演的創編、幼兒音樂游戲的創編五大模塊,下學期是對幼兒表演性舞蹈創編的學習,是對基礎學習匯總和升華,包括幼兒表演性舞蹈的創編理論,創編技法與練習、以及舞臺美術的運用。上下兩學期的內容既相對獨立又有一定關聯,注重幼兒舞蹈編導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二、學前專業的幼兒舞蹈創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較差
首先,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對于舞蹈基礎沒有要求,四年制本科生的入學標準只有高考分數作為唯一的依據,入學前沒有專業的面試。于是招進來的學生絕大多數沒有任何舞蹈基礎,身體的直立感、平衡能力、動作的模仿能力、協調能力、身材比例和軟開度遠遠達不到學習舞蹈的要求。盡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和舞蹈專業的舞蹈課對學生的要求不同,理論方面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后天學習來提高,但是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能力已經錯過了訓練的最佳時間,導致于學生學習舞蹈難度變大,許多學生盡管非常努力反復練習但還是難以達到要求,久而久之,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不利于開展舞蹈教學。
(二)基礎訓練階段課時量少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時間為三年,前面兩年是舞蹈基礎訓練階段,學習舞蹈基訓、民族民間舞,教學目的是解決學生身體的自然形態和積累舞蹈語匯,為舞蹈創編課打下基礎。按照每學期17個教學周,每周1個課時來計算,完成基礎訓練階段的學習僅有68個課時,每周一個課時也就是45分鐘,往往熱身的時間就要花掉5到10分鐘,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需要學生進行模仿,教授的動作教師要進行摳練,動作學會后還要合音樂練習,就算所有的環節可以環環相扣,銜接緊湊,45分鐘也僅僅是填鴨式地把知識講完,沒有時間展開和延伸,造成學生沒有課堂內消化過程。這樣急急忙忙的68個課時,學生的身體形態、協調能力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也沒有積累足夠的舞蹈語匯,對于舞蹈的美感和對幼兒舞蹈的了解程度都還在一知半解的時候就進入了幼兒舞蹈創編的學習,這就像小學生們還沒有學會單個漢字怎么寫就開始被要求寫作文章,會影響幼兒舞蹈創編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對教師們而言,這也是很痛苦的過程:在有限的課時里,要完成原本應該經過大量的教授和練習后才能達到效果的教學任務,必然導致對教學內容的壓縮和簡化,難以保證教學質量。舞蹈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練習來消化、鞏固、和領悟,課時量太少,導致基礎不牢固,直接影響上層建筑,很多教與學的銜接也無法完成。
(三)教學模式陳舊
在傳統的舞蹈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言傳身教,學生模仿練習,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為主旨。這樣的弊端是,學生對學習沒有主動性,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再次,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學生無法立足幼兒生活實踐,作品很難體現出幼兒的生活特點。
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創編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首先是對于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不同于舞蹈專業課,在舞蹈藝術方面取得十分專業的造詣并不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習舞蹈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學目標不應著重在技法上而是對于音樂和舞蹈的感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知識眼界,積累舞蹈素材,增強表現力。例如: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教學目標應針對學生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來確定課堂重難點,要求學生節奏準確、情緒飽滿地完成組合,對于風格性和技巧、小范兒,則點到即可。其次是對于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舞蹈創編,不強調身體的軟開度、力量、控制、跳躍、旋轉等,不把成人的舞蹈訓練內容和方法強加給幼兒。教學內容應上應盡量把握易于模仿、形象生動、富有童趣和童幻,同時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規律。例如:在幼兒集體舞創編的環節中的雙圈練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全體幼兒站成雙圈,面對面站立,外圈扮演小熊、里圈扮演洋娃娃,作品用擬人的手法展示人和動物的共同舞蹈,符合幼兒向親近大自然和動物的心理,通過動物模擬人類高興了就敲鼓、吹喇叭,告訴幼兒動物和人類一樣有思想感情,要保護大自然。
(二)增加課時
1.增加舞蹈基礎課課時
舞蹈基礎課程總共開設兩個學年,即四個學期,根據國家“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中對于基礎學習部分的劃分,共有四個單元共33個組合和91個知識點,按照每個組合基本動律1課時、短句1課時、組合鏈接1課時和組合提高1課時的粗略計算,僅組合部分至少需132個課時,這和目前舞蹈基礎68個課時相差甚遠。舞蹈基礎課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的自然形態,培養協調能力和審美意識,積累舞蹈語匯,基礎課時的缺失導致學生基礎不牢固,創編課程沒有素材,因此,應酌情增加舞蹈基礎課的課時。
2.開設選修課
由于基礎課時量的不足,學生對于作品欣賞和藝術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許多學生喜歡舞蹈課但苦于沒有實踐機會而難拾信心。另外,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差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是不公平的。因此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的方式來對教學進行優化。選修課的開設方向可以是對于舞蹈基礎部分的補充,比如舞蹈賞析、舞蹈技巧、中外民族民間舞,也可是對課堂實踐的延伸,比如作品排練、劇目表演、舞劇創作,等等。開設選修課可以彌補課時量的不足,還可以培養和帶動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增加早晚功課時
舞蹈的學習是一個對身體進行開發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消化和練習。因此,應該增加舞蹈早晚功的時間,甚至可以借助“教學相長”的模式,從高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小老師,負責監督和帶領低年級的同學進行早晚功訓練,教師只對訓練結果進行點評和輔助。這樣,帶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首先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例如近年來教育界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進行設疑、探究、釋疑,從而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教學中不再被動接受知識,在自主的氛圍下通過思考和行動獲得對問題的某種認知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達到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并建立起對學習的自主感和積極性。其次是增加實踐的機會。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同于舞蹈專業,沒有太多舞臺實踐,學習和排練的舞蹈作品沒有對外展示的機會,只有教師和學生的“閉門造車”,孤芳自賞,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舞蹈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鍛煉,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是對于幼兒舞蹈創編的實踐,作品要立足幼兒生活實踐,體現出幼兒的生活特點,就必須要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四、結論
對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過程,涉及教與學的方方面面,除了生源、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等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探究,本文僅以長沙師范學院為例,從作者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于幼兒舞蹈創編進行設疑和探究,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學前專業的舞蹈教育工作。
作者:劉妙芝 單位:長沙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
參考文獻:
[1]王印英.幼兒舞蹈創編與賞析[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2]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Z].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4]代春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現狀及發展探究[Z].課程教育研究,2013.
[5]張玉梅.論普通高校舞蹈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
[6]游潔.提高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的途徑新探[期刊論文].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