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戲劇教育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兒童戲劇教育近年來得到較大發展,本地各教育培訓機構、幼兒園都在引進和開展此類活動,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師資困境和課程困境。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依據高職學校產教融合總思路,結合本地兒童戲劇教育發展之困境,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兒童戲劇教育產教融合發展思路,包括教師團隊聯合教學、課程改革加強實踐、擴展服務至在校生和畢業生,促進兒童戲劇教育在本地的發展。
關鍵詞:兒童戲劇教育;產教融合;學前教育
一、高職學校產教融合總思路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與人才、產業與創新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依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導思想,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重點要突出三個方面:第一,堅持需求導向,從過去以供給導向為主轉向以需求導向為主;第二,堅持創新導向,推動產教融合,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構建一個創新生態系統,要堅持為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做出學校的貢獻;第三,堅持貢獻導向,如何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貢獻,最重要的是看為國家戰略發展、為產業轉型升級、為社會和民生建設做出了怎樣的貢獻。總的來說,產教融合發展路徑以行業需求為基礎、科研創新為促進、全面服務為目的發展路徑。
二、本地兒童戲劇教育發展困境與需求
兒童戲劇教育在本地得到一定程度發展,主要作為校外民營培訓機構課外興趣班來進行,一些幼兒園也正在園內開展兒童戲劇教育活動,試圖把戲劇教育作為本園的特色教育內容來推廣。總體上來說,兒童戲劇教育發展前景較為廣闊,但也出現一系列困境,這些困境為兒童戲劇教育發展提供思路。
(一)師資困境
兒童戲劇教育不僅能提升兒童的“聲臺行表”以及普通話和書面語表達,還能增長兒童的知識經驗,同時釋放內心天性和壓力,得到孩子和家長的青睞。因此很多教育培訓機構開始嘗試開設,并購買了兒童戲劇教育一系列課程和教材。但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后,主要出現兩方面的師資問題:第一,教育培訓機構雖然購買了兒童戲劇表演的課程,但卻缺少精力和資源進行師資培訓;第二,由于沒有專門兒童戲劇教育的教師,培訓機構只能從表演類專業方向聘請教師,導致教學內容偏戲劇少教育的成分,讓家長誤認為在學表演,另一方面表演教師的授課價格相對于一般教師高,開課成本也較高。
(二)課程困境
幼兒園遇到的主要困境是缺少兒童戲劇教育課程。兒童戲劇教育是一種教學手段,能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幼兒園五大領域內容,真正讓兒童能玩中學、做中學。很多幼兒園希望以此為園所教學特色,不需要太專業的教師,本園幼兒教師就可以勝任,一些公辦幼兒園還試圖建立兒童戲劇教育為園本課程,但缺少課程以及詳盡的實施教案。因此幼兒園在發展兒童戲劇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課程困境,沒有針對幼兒園的兒童戲劇教育課程和教案。由此現狀分析來看,教育培訓機構和幼兒園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課程和師資的問題,即是兩者對兒童戲劇教育的開展迫切的需求(見圖1),而中間的需求交集,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實現。最后,在市場上常見的兒童戲劇教育課程往往是基于繪本,沒有形成穩定的教學模式,內容也相對龐雜不成體系,而綜合性的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尚不多見。應用于實踐并取得成果的目前只有張金梅的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而利用我國民族文化進行傳承、創新的,符合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的兒童戲劇教育課程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的兒童戲劇教育課程也成為較急切的需求。
三、校內外聯動的發展思路
(一)教師團隊聯合教學
由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與高職院校教師共同設計完成四個學期的兒童戲劇教育方向班教學課程服務體系,保證培訓機構教師以各種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共同教學,教案共享。第一學期,由校內教師進行《兒童文學》專業課教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連同校內教師對學生進行兒童戲劇教育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學期,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利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以及現場教學的方式,教授《創造性戲劇教育理論與實務》課程,學生的教案匯編為教案集;第三學期,繼續由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完成《兒童戲劇表演》課程,連同校內教師組織“微光兒童劇團”的社團活動,將方向班學生課堂上學到的表演技能,轉化成兒童劇;第四學期,則學習校內外教師共同教授的《兒童戲劇劇本創編》,形成原創劇本兒童劇,并匯編原創劇本兒童劇集,相應的學生享有作品的版權,享受收益。 校內專業教師與培訓機構教師主要進行課程內容的研發、周邊產品開發以及相關課程設計;校內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主要進行幼兒園兒童戲劇游戲、工作坊、主題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以及校外實踐課程的觀摩,既能為幼兒園構建特色課程,又能為學前教育學生提供教學實踐場所,還能提升培訓機構的研究能力。
(二)課程改革加強實踐
高職院校作為核心紐帶,其教學改革直接影響到兒童戲劇教育師資培養以及課程的發展,通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以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兒童戲劇方向班的學生在完成學前教育專業課的基礎上,每學期還要額外完成兒童戲劇教育的實踐課程任務(見圖3)。通過學習,我們希望培養出會教學、會表演、會寫劇本的兒童戲劇教育師資,校內外機構的聯合創新,成果共享,也將圍繞校內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展開。在本校與附屬幼兒園建立兩個兒童戲劇教育工作室,兩個工作室的研發工作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通過方向班的實踐課程實現聯動。附屬幼兒園工作室成員研發出本土化課程,利用校內方向班實踐觀摩課的時間向學生進行展示,學生觀摩學習,并結合校內工作室所開發的師資培養課程中關于如何結合本土特色設計課程內容的學習任務進行研發工作,并利用實踐課中的實地教學時間,到附屬幼兒園中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教學活動,完善自身所開發的課程內容,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教學和課程設計能力,還產出了大量本土化的兒童戲劇教育課程內容。教學不僅僅是上課,還是產出本土化繪本、教案,排練兒童劇,實踐師資培養課程的過程。根據不同學期的教學要求,學生會被分為若干小組,這些小組就是不同的表演團隊,自編劇本和教案,他們要在學期末時呈現5-10分鐘的兒童劇,并帶到幼兒園進行表演;學生在期中會有一兩次下到幼兒園進行兒童戲劇教育的實踐機會,不僅自己表演兒童劇,還要指導幼兒園幼兒進行兒童劇表演。此外,成立“微光”兒童劇表演社團,利用課余時間創作、改編有地域特色的兒童劇并對外展演,對有潛力的劇目將連同專業機構進行深度打造,形成商業化的兒童劇,此外我們也鼓勵學生進行有地域特色的繪本創作,努力打造周邊產品,不斷提高學生能力。
(三)擴展服務,打造命運共同體
1.校內外機構共同體
兒童戲劇教育產教融合的科研成果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兒童戲劇教育師資培養課程內容研發,第二類是兒童戲劇教育周邊產品的開發,包括繪本、教案集、兒童劇等,第三類是共同建立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科研成果可以服務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校外培訓機構和幼兒園三方面。高校學前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主要使用師資培養課程、教案,幼兒園則主要使用兒童戲劇教育周邊產品,形成幼兒園特色教育,如此三方都能享受科研成果。
2.職前職后共同體
通過產教融合打造集專業、產業、畢業生為一體的命運共同體。高職院校專業結合教育培訓機構共同打造的兒童戲劇課程(教案)、師資培養課程既符合專業發展要求,又符合市場需求,將產品研發的成果和經驗應用于人才的培養,使得人才培養方向更為明確。畢業生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就業能更順利,也保證專業對口。對于人才的職后培養,高職院校和產業打造的產教融合仍然持續發揮作用。學校承諾畢業生、在校生完成的各類成果,包括教案、兒童劇本、表演視頻能無償提供畢業生使用,保證學生在工作崗位的競爭力。同時,畢業生在新的崗位也可以作為產教融合模式的推廣者,邀請更多機構幼兒園參與到兒童戲劇教育的研究實踐中來,使研究面更廣,成果更豐富,影響面更廣,真正發揮產教融合的作用。
作者:李彥熙 鄧倩倩 路丹 單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