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學習者往往需要通過實踐把理論知識進行內化和重構,實踐是理論學習的最終目的。幼兒園需要的幼兒教師是兼具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更重視幼兒教師的教學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應由傳統的理論性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向理論與實踐兼具的人才培養目標轉變。運用模擬教學的方法,為學前教育本科生提供了參與實踐教學的機會,從而提高學前教育本科生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與評價的能力和水平。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內化理論知識,提升專業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從模擬教學實踐中獲得教育智慧。
關鍵詞: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
當前,我國擁有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高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仍然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注重學術型人才的培養,相對忽視了對學生專業技能尤其是教育教學技能的鍛煉和培養。當前幼兒園需要的師資,既要具備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同時又要具備職業藝術素養、實踐教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就造成了傳統的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幼兒園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基于這樣的現狀,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院校也開展了種種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和嘗試。將模擬教學模式有效運用于學前教育本科生教學法的課堂上,是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模擬教學模式的意義和價值
(一)有效運用模擬教學,緩解教材落后于發展的現象
在幼兒園實際教學中,五大領域的教學已經取得了豐富成果,有選擇地將幼兒園的優秀教學錄像引入的課堂,由于會適時增加新的內容,所以這也是學生的“實踐教材”。并且把學生觀摩教學并點評的情況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以“實踐教材”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增強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應用性。
(二)指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通過創設模擬幼兒園教學情景,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在實踐中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法進行觀察和指導。改變以往理論學習課時和實踐課時比例失衡的現象,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幼兒園一線實踐教學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最終目的是通過模擬教學,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實踐性以及教師對學前教師教育的指導性。
二、模擬教學實施的依據
(一)理論依據
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法課程與教學中運用模擬教學,其理論依據是情境認知理論。情境認知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一些事實性的知識,還要求思維與行動的改變,要求學習者參與到真正的情境中。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專業知識的學習應該是情境化的,只有參與幼兒園教學實踐才能真正促進學習,才能真正理解學前教育教學法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參與到模擬教學情境之中,通過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等一系列教學行為,還能實現思維和行動的改變,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將逐步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課程觀,逐步建立完整的學前教育知識體系,未來才能將知識有效運用于幼兒園教學實踐之中。
(二)現實需要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踏出校門進入幼兒園之際,就要開始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幼兒教師,就要承擔起幼兒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即讓學生在校期間尤其是專業課學習期間,實現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幼兒教師的角色轉換。要完成這樣的角色轉換,單純依賴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的,只有通過創設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場景,讓學生扮演幼兒教師這一角色,模擬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在模擬教學情境中內化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教學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而讓學生實現從學生到幼兒教師的角色轉換,這正是在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學法課堂上開展模擬教學的意義所在。
三、模擬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模擬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模擬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幼兒園實際教學需要,學生要解決的是根據所選擇的年齡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設計活動方案,組織和實施模擬教學,并在教學結束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評和互評。由于教學內容來源于幼兒園一線教學,因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模擬教學課堂的開放性
模擬教學的課堂是開放式的課堂,學生們分小組通過討論設計決定每一個模擬課程方案,根據活動方案進行環境創設,進行活動材料準備和人員安排,開展活動實施。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評價,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掌握幼兒園活動設計、實施、評價的全過程,而不需要教師費力不討好長篇累牘地講授。
(三)學生的主體性
在學習了學前教育專業基本理論之后,大部分學生渴望有機會參與教學,希望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迫切渴望有機會對自身價值進行反思和展現。模擬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中學生出于被動地位的狀況,讓學生全程參與,學生們在模擬的情境中通過親身參與整個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總結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四、模擬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模擬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三個環節:第一、模擬教學目標的設計;第二、模擬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實施;第三、模擬教學結束后的評價。
(一)模擬教學目標的設計
模擬教學模式的目標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在該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一方面源自教學法教材的要求。例如,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這門教學法課程中,《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要求,教師要“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學科特點與基本知識,能夠制定階段性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那么結合教材的要求,最后制定的健康教法模擬教學目標為:1.掌握學前兒童健康領域總目標;2.能夠根據總目標選擇適宜的健康教學內容,并能運用適宜的方法組織開展健康教學活動;3.教態親切,語言生動,語速適中。
(二)模擬教學內容的選擇
模擬教學內容的選擇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盡量源于幼兒園實際需要,貼近幼兒生活,具有較強的可實踐性;第二,模擬教學內容要符合教學目標要求;第三,模擬教學內容要能夠引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興趣;第四,模擬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設計與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能力。
(三)模擬教學的實施與評價
模擬教學的實施與評價主要采取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通過抽簽等方式自行分組,每組5~7人。首先在小組內部展開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的形式,確定一個模擬教學主題,設計活動方案,輪流組織實施,小組內自評,最終推選一名成員參與全班教學,再展開小組間互評。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小組成員至少要組織一次完整的模擬教學,并且能參與幾論是模擬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最重要的是能夠從觀察者角度審視他人的教學活動,并有機會對其展開討論和評價,從而進一步發現問題和提升自己。
五、組織模擬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活動主題要貼近幼兒園教育實踐
模擬教學模式開展中,活動主題的選擇要盡可能接近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接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模擬教學的情景案例必須來源于幼兒園和幼兒,以保證學生模擬訓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準備工作要充分
模擬教學活動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制訂計劃;第二,心理準備;第三,環境布置。其中,模擬教學計劃的制定主要包括設計教學目的、設計活動過程以及模擬活動中需要探討的問題;心理準備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交代一下模擬活動的目的和注意事項等。可以通過分小組決定的方式或者抽簽的方式讓學生選定角色、由進行角色設計、確定負責講評的人選等。環境布置方面,要盡可能的運用幼兒園模擬實訓室等實踐教學場地,使學生有置身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場景的真實體驗,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做好必要的材料和玩教具準備。
(三)以學生為主體
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法課堂上運用模擬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由學生主動參與模擬活動計劃制定、模擬活動實施以及模擬活動的觀察和活動結果的評價。指導教師在模擬教學中起到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等角色,根據模擬教學目標、學生的個人特點及能力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情境、組織表演,把控全局。
(四)目標與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模擬教學模式的評價是以真實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和發生在幼兒身上的現象為基本出發點的,因此,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到模擬教學評價中,才從活動設計者、組織實施者和旁觀者等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和對策去解決教育問題。因此,對學生在模擬過程中的多角度評價意見,教師要善于總結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嘗試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田燕.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擬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
[3]程守梅,賀彥鳳,劉云波.論情境模擬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成人教育,2011(7).
[4]孫麗影,劉春梅,李默.“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模擬教學模式探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5(3).
作者:孫麗影 劉翀 宋麗雙 單位:哈爾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