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語言學學科建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語言應用研究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塑病痘ノ男岳碚摰牡亩嘣季S特征》首次將互文性理論中“多元”思維特征作為與“互動”并列的思維特征提取出來,對其進行論證分析,從語篇語言學的系統、關系、層級觀等角度切入,深入討論了互文性理論的多元思維特征。聶仁發《有關語篇結構的幾個概念》將語篇的宏觀結構分為基于內容的事理結構、主題結構、文體結構和基于形式的普遍結構,并簡略探討了這幾種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施麟麒《孟子的話語理解觀———“以意逆志”新解》對孟子關于話語理解的名言“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作了較詳盡的考辨分析。楊亦鳴《言語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介紹了神經語言學與言語障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歷史,并從中英文閱讀障礙跨文化對比、漢語成年口吃者詞匯加工的ERP研究、語音與聾人詞匯閱讀三個方面展示了語言學與科技結合的良好前景。李怡《跨文化語用研究語料收集方法———觀察記錄vs角色扮演》以漢英“請求”言語行為跨文化對比研究為例,探討了觀察記錄和角色扮演作為語料收集的兩種方法收集的語料差異、各自的優劣及適用領域。周毅《社會符號學視野下文人畫語篇結構及成因》從語言符號、視覺符號與社會文化情景的互動關系來探究文人畫。周明強《埋怨性話語標記語語用功能探析》討論了埋怨性話語標記(如“真是的”“、何必呢”等)的語用功能。
二、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建設、漢語研究和教學法
崔希亮《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圍繞著漢語本體、教師、學生、技術保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五個方面,結合豐富生動的案例闡述了這個學科目前面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周小兵《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與應用語言學》分析了漢語國際教育人才培養現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與學科發展等重要問題,介紹了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近年在該領域的拓展。王建華《語言經濟學視野下的漢語國際教育》認為漢語不僅是一種人力資源,也是一種經濟資源;漢語國際教育不僅是一項語言文化事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經濟價值。陸儉明《要加強語言信息結構的研究———重新認識“把”字句》以語言信息結構理論為依據,針對以往“把”字句教學中的釋義局限,重新定義把字句的語法意義及對漢語國際教育句法教學的功用。馬真《要加強詞語的用法研究》以副詞“按說”、狀態詞“好端端(的)”、“反而”、“一概”等為例,指出外國留學生詞語偏誤出現的部分原因,是詞語用法研究的缺位和辭書注釋的缺陷(缺乏語義背景),強調了加強詞語用法研究的重要性。稅昌錫《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體標記事態分布研究》梳理了“了”、“著”、“過”等體標記教學的歷史,借用過程哲學將事件看作隨時間展開的動態過程,建立了一個事件過程的事態結構模型。吳應輝《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的現狀、特點與思考》全面介紹了沉浸式語言教學的概念和歷史、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發展現狀、美國沉浸式漢語教學的主要特點。嚴慧仙《文化認同的多模態話語分析及其對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啟示———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為理論框架,從文字、畫面、聲音三個方面對《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及加長版宣傳片的多模態文本進行解碼,解讀該片所表達的文化認同特征。沈陽《關于漢語規范化的若干問題》闡述了漢語規范化的理論問題,也對當下語言生活實踐出現的不規范亂象進行了批評。胡云晚《政府門戶網站背景下的語言規范觀》通過對浙江省101個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政府門戶網站的語言監測表明,政府門戶網站語言失范率奇高,遠大于傳統紙質媒介。并提出要實現政府語言的規范表達的相關策略。趙翠陽《異形詞社會使用調查與〈現代漢語詞典〉兩版整理規范研究》通過對北大的CCL語料庫(現代漢語)、人民網語料以及國家語委的現代漢語語料庫的語料考察,整理分析了四類異形詞。楊同用《詞的功能與語文詞典的詞性標注和釋義》著重對詞的功能與詞性的關系、功能變化與詞義的關系、詞的功能變化對語文辭書詞性標注和釋義的影響等進行了討論。
三、結語
綜觀論文的研究議題,可以梳理出應用語言學學科發展的一些重要特點:一是“言(研)以致用”。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滲透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關注語言生活的意識。二是“學術無疆”。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研究具有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視野;學術研究需要多學科的交流互動。三是“學科有界”。應用語言學雖然多以實際的語言問題的研究為出發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缺乏理論。本次論壇的議題似乎是學者們約定俗成的一個自然疆界,其背后的學理依據,為進一步規整學科的研究任務和范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施麟麒 單位:浙江科技學院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