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技術預測工程類學科建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人類的技術預測活動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二戰期間其應用逐漸廣泛,戰后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重視對未來科技的研究,尤其是在軍事和航天領域。從20世紀70年代起,隨著科技發展的重心從軍用方面向民用部門轉移,社會生活特別是經濟領域變化加快、復雜性增大,傳統預測方法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技術預測研究陷于低谷;直到20世紀末,在全球創新需求愈發強勁,以及新的預測方法和形式的帶動下,技術預測研究又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技術預測的重要性,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韓國等國家都在積極開展技術預測和關鍵技術選擇等前瞻性研究。如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自1991年以來每隔2年就要一份《國家關鍵技術報告》,對未來國家關鍵技術進行預測和選擇;日本科學技術廳從1971年開始大約每隔5年進行一次技術預測調查。而我國的技術預測研究活動起步較晚,雖然還落后于發達國家,但發展也非常迅速,越來越受到重視,相關研究成果有技術預測與國家關鍵技術選擇研究組的《從預見到選擇:技術預測的理論與實踐》,國家技術前瞻研究組的《中國技術前瞻報告》等。在技術預測方法的研究上,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未來技術研究所(JointResearchCentreInstituteforProspectiveTechnologicalStudies,JRC-IPTS)分別在2004年、2006年、2008年、2011年召開了四屆FTA(Future-OrientedTechnologyAnalysis,面向未來的技術分析)研討會,用FTA來涵蓋包括技術預測、技術情報、技術評價、技術預見等各類面向未來的技術分析方法和實踐,極大地推進了技術預測相關研究的發展。由于FTA涉及許多與未來技術有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因此擁有眾多的技術預測方法,一些作者根據各自的理解,試著對現有的技術預測方法進行梳理或分類,如Slocum、Martino和Yoon等。
2技術預測與學科建設
2.1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基礎,學科建設水平決定著高校的辦學水平,決定著高校知識創新能力、科學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學科重點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的選擇及建設、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科研項目的申請及完成等是學科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作為學科人才的科研工作者在開展科研工作時,申請科研項目是科研的基礎,科技創新是科研的關鍵。目前,高校在進行學科重點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的選擇時,一般是采用召集學科專家進行討論的方法,也即德爾菲法。科研工作者在進行科研項目申報和科技創新時,往往是通過個人的學術知識理解和運用及專業思考來開展的。顯然,這些進行研究方向選擇、項目申報、科技創新等所采用的方法帶有較大的主觀性,缺乏對當前研究現狀的全面了解,也比較缺乏判斷和決策的客觀性,同時也存在著重分析輕預測的缺陷。工程類學科知識直接涉及相關的工程技術,因此工程類學科的建設更加需要緊密結合當下的最新工程技術現狀,緊跟本學科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來協調推進學科的發展。因此,高校或科研工作者在開展學科(重點)研究方向選擇、科研項目申報、科技創新等工程類學科建設工作時,很有必要通過分析與預測本學科領域的技術來全面、客觀了解某一個學科領域內的科技現狀及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以此增加進行學科(重點)研究方向選擇時判斷和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提高項目申報和科研創新的針對性和成功率。而這些工作的開展都將大大地促進學科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科建設水平。
2.2技術預測應用于學科建設的現狀
有關將技術預測直接應用于學科建設的研究,目前國內外尚少見。但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間接采用技術預測方法及成果的案例卻不少,這主要體現在世界各國各級政府部門所制定的科技發展規劃上。如前所述,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技術預測和關鍵技術選擇等前瞻性研究,而其研究成果主要就是用于幫助政府部門制定科技發展規劃或指引科研導向的指導性綱領;同時,高校的學科建設往往是緊密結合政府部門的這些規劃或指導性文件來進行的。因此,高校在學科建設過程中是間接采用技術預測方法及成果。但必須注意的是,政府部門所開展的技術預測活動往往是比較宏觀的,也即技術預見;而具體到高校學科建設的層面,相對而言是比較具體的,再到科研工作者個人的層面,就更加具體和細化。因此,即便有了政府部門的指導性文件,高校在進行學科建設時也很有必要開展更為具體的技術預測,以協助和指導學科的發展。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試圖采用一些客觀分析或預測的方法來協助學科建設。如趙坤等提出通過科學預測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來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但并未見有具體的應用;張婷對科學傳播領域的研究前沿進行了可視化的梳理和描述,試圖演示科學傳播領域研究前沿的動態變化過程與發展趨勢,為技術預測和學科發展提供借鑒;侯劍華對中國工商管理學科的文獻數據進行了可視化圖譜分析,梳理出中國工商管理學科的7個研究熱點和15個具體的前沿研究方向,構建了中國工商管理學科體系,并將工商管理學科的研究熱點和前沿進行國內外比較,預測出中國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趨勢;黃曉穎和張文超以高校學科建設為背景,先后提出了基于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的決策支持系統解決方案,研究與實現了基于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的高校學科建設決策支持系統;于江運用信息可視化技術對我國基礎學科領域發展狀況作了分析,揭示學科發展狀態、識別研究熱點、發現學科交叉,為學科發展趨勢的預測提供參考,從而指導科研人員選題,幫助有關部門制定學科發展規劃;尹仁芳采用文獻研究法、文獻計量學、SWOT分析法及專家訪談法,明確中醫藥信息學學科發展思路、發展目標、未來重點研究領域、主要任務、具體保障措施及實施計劃。
3技術預測應用于工程類學科建設的構思
通過以上對于技術預測及其在學科建設中的有關應用現狀的介紹和分析,可見將技術預測應用于高校工程類學科建設中具有可操作性,是切實可行的。圍繞學科建設的幾個主要方面,利用技術預測的方法和結果,用于學科發展和建設決策的基本思路和途徑。具體而言,可從學科信息分析、學科技術預測、學科建設決策3個方面遞進進行。
3.1學科信息分析
對于高校工程類學科而言,其學科信息主要與本學科所涉及的科學與技術領域知識有關,科學知識主要記載在科技圖書和論文中,技術知識主要記載在專利文獻中。學科的建設需要緊跟實際,而圖書記載的往往是比較成熟的知識體系,無法反映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因此,在學科信息的選擇上,往往選擇能夠比較快地披露最新科技信息的論文和專利作為信息源。進行學科信息分析,主要就是結合分析本科學領域的科技論文和專利文獻。在分析的方法上,可采用目前比較先進的信息可視化方法,運用知識圖譜方法對科技論文信息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展示,運用專利地圖方法對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展示;最后將兩種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和歸并,形成最終的學科領域科技分析結果。
3.2學科技術預測
在對學科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后,便可在其基礎上進行學科技術預測。預測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學科信息分析的結果,通過知識圖譜和專利地圖,掌握學科領域的技術現狀,進而預測技術發展趨勢。具體而言,學科技術預測可從3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分析學科領域的科技總體和區域發展狀況、主要科研機構和人員研發動向等,預測學科領域的技術活躍程度;二是通過分析學科領域的研發周期和技術生命周期等,預測學科領域的技術將進入哪一個具體的生命周期階段;三是通過分析學科領域的科技研究重點、核心、熱點、前沿、空白區域等,預測學科領域的技術發展重心、演化趨勢、潛在機會等。
3.3學科建設決策
在進行客觀的學科技術預測后,便可利用有關技術預測結果進行學科發展和建設決策。圍繞學科建設的幾個主要方面,利用學科技術預測的相關結果,分別有針對性地協助進行科學、客觀的決策。具體而言,在學科(重點)研究方向的選擇上,可借鑒學科領域技術活躍程度和技術生命周期的預測,初步確定學科領域比較有發展前景的若干研究方向;再結合學科領域技術發展重心(研究重點、核心)和演化趨勢的預測(研究熱點、前沿),進一步確定學科今后的(重點)研究方向。在學科研究項目的申報和科技創新上,同樣可以借鑒學科領域技術演化趨勢(研究熱點、前沿)和潛在機會(技術空白區域)的預測,申報關于學科領域熱點和前沿問題的研究項目,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完成有關科研項目,提升學科水平。
4結語
從技術預測的角度,探討了將技術預測應用于高校工程類學科建設過程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并詳細闡述了利用技術預測的方法和結果協助進行工程類學科發展和建設決策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本研究為科學、合理地推進高校工程類學科的建設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途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然,由于本文所做的研究是一種方法及應用的探討,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外還比較缺乏這方面研究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總結出來難免有所疏忽,其中的有些觀點和表述可能仍值得商榷,這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進行完善。
作者:王興旺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