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提倡學科建設核心團隊自我反饋
首先,要破除一個認識誤區,即人們總是將意見反饋或者提建議歸結為外在行為或他人的行為,而自身只作為一個被動的接收體。其實不然,在眾多的反饋主體中,自我也可以作為一個行為主體,而這個主體常常被忽視了。為了推進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工作,通常需要打造一支核心工作團隊,成員大多由業界精英組成,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們是學科建設的領導者和主力軍,即學科建設工程的行為主體。同時,他們也是信息反饋的一個行為主體,因為他們最清楚自己從事的工作,對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最具有發言權。對于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行為主體而言,自我意見反饋其實就是“自省”,對已有工作的階段總結與測評。“自省”,即“自行省察,自我反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是自我意識能動性的表現”,其目的在于“知明而行無過矣”,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了更好的推進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核心團隊階段性的自我反饋、自省顯然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前一階段工作的自我總結和測評,可以查漏補缺,積累成功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避免以后走不必要的彎路,并且還有助于下一步工作方向的明確。為推進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核心團隊的自我反饋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緊貼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第二,在國防教育學科建設過程中,行為主體的自我反饋必須成為一種長效機制;第三,在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堅持自我反饋要與其他渠道的意見反饋相結合,合力共同推進學科建設;第四,最重要的是,注重自我反饋成果的轉化與落實,將各種好的意見和建議應用到學科建設當中。
二、重視核心團隊外同行的意見或建議反饋
在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上,核心團隊雖然都是業界精英,各有所長,但是考慮到學科建設的系統復雜性,這就需要動員核心外力量,集思廣益。在眾多的意見反饋中,核心團隊首先應該傾聽業界同行的聲音,因為后者是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天然的、最近的基礎外圍力量,是本學科建設的間接參與者和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具有核心團隊成員與其他各方無法比擬的優勢:其自身也是國防教育的從教者,熟悉學科內容,并具有一定實踐建設經驗;角色獨特,在對本學科建設建議時,既有行業的眼光,又有旁者的視角,既可感同身受地發表意見,又可暫時脫離業內束縛提出建議。那么,如何傾聽同行的意見或建議反饋呢,這就需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核心團隊應該重視同行的意見或建議反饋。這就需要在實踐中處理好核心團隊和外圍同行的關系,即“從群眾來”。團隊成員不能以核心自居,輕視、排斥外圍同行。在實踐中,應將二者的關系在學科建設駕馭層次上定位為具有廣泛基礎的領導與群眾的關系,在具體的學科建設內容上定位為對等的同事關系。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同行的主觀能動性,以間接參與者的角色積極投身本學科的建設,并建言獻策。核心團隊要主動深入同行中去傾聽意見或建議,即“到群眾中去”,并要貫徹到學科建設的各個環節。核心隊員主動深入同行間交流,獲得群體的支持和幫助,有助于學科建設各個階段的順利推進:在學科建設籌備之初,盡可能廣泛的獲取眾同行的意見、建議,就可以了解國防教育者對本學科建設的期望,奠定建設的大方向,確保不脫離群眾基礎;在中間的各個環節,傾聽同行的意見或建議,既可以檢驗前期成果,又可以不斷豐富建設內容,解決一些難題;學科初步建成后,同行的意見或建議又有助于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學科建設。
三、認真對待學生的意見反饋
大學學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才,造就合格的學生。隨著“以人為本”思想在普通高校貫徹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其地位和作用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由原先單純的受教育者,逐漸地轉化為課程建設的積極參與者,間接推動著各學科建設的發展。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對學科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或建議。雖然,由于認識水平的限制,學生不大可能在一些大的系統框架性問題上提出建設性意見,但是在一些學科建設的子系統子內容,特別是與之直接關聯的關節點上,學生還是很有解決問題的潛力的。雖然學生的意見不乏膚淺、片面甚至主觀情緒化的表述,但是還是有大量中肯的、有建設性的建議,作為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者,應當認真對待這些反饋。為了促進國防教育課程學科建設,建設者應轉變觀念,認真對待學生意見反饋。高校不少教職工觀念中認為,學科建設是該學科從業者和學校的職責,將作為學科建設的目標服務對象學生排除在外。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與強調互動的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其實,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拓寬建議渠道,并維護之間的良性互動,有益于國防教育的學科建設。在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要針對學生特點,引導學生發揮特長。將學生的熱情轉化為有序的合理化建議,這就需要學科建設者發揮主導作用。針對學生系統邏輯的特點,要盡量避開宏觀方面弱勢,引導學生在一些學科建設子內容的微觀問題上建言獻策,如課程建設中的提高教學水平問題,作為教學互動行為體之一的學生是很有發言權的。為了促進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建設者應將學生可行性建議盡可能地運用到學科建設當中,讓其發揮功用。只有不斷地落實學生的合理化建議,并使之制度化,才能長久的激發學生參與學科建設的熱情,并在彼此間良性互動中,使之不斷地建言獻策,這對學科建設將大有裨益。
四、尊重、傾聽其他學科專家的意見或建議反饋
吸收其他學科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同樣有益于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其實,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資源,即學校建設顧問團和督導組,其成員由各學科的資深教授和離退休專家等組成,“他們有較豐富管理經驗和較高教學水平……有較高的威望,看問題比較客觀,又有權威性。”實踐中,他們用心血與汗水不斷滋育著學校各學科的成長。另外,這些專家離開一線工作崗位后,可以以一種超然的視角審視當前的學科建設工作,并有可能思索出一系列新的指導理論與實踐方法,通過意見反饋的形式轉給各學科建設人付諸實施。對于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者而言,獲取其他學科的經驗,首先就要正確認識和尊重顧問團和督導組的工作。實踐中,不少學科在職從業者將顧問團和督導組的工作誤解為“挑毛病”,因害怕眼前利益受損而產生戒備心理,并對他們的工作持抵觸態度,排斥其合理化意見或建議。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此舉等于是建設者在回避問題,逃避檢驗,長期以往也就相當于封閉了獲取其他學科建設經驗的大門。從學科建設進步的角度出發,建設者應該采取歡迎的態度,認真傾聽顧問團和督導組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因為其往往能從自身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出發,通過對照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要害,這是“當局者”自身現時難以辦到的。因此,對于學科建設剛剛起步的國防教育者而言,面對其他學科專家的意見或建議時,不但不能閉門塞聽,相反要開門迎客,廣布渠道,乃至勤于登門求教。
五、結語
為了確保各方力量能長期有效地在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發揮作用,很有必要建立一套“意見反饋與學科建設”的長效聯動機制,即要求建設者在學科建設各個環節當中虛心傾聽各方的意見反饋,從中汲取營養,落實合理化建議。此舉既有助于調動、保持各方積極性,又能促進從業者在長期的學科建設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情、特色鮮明的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閆忠林 問鴻濱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