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學科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載體,教師組織并指導學生結合學科特點參加相關競賽是提升其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指導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參加國家級學科競賽的實踐與探索,就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方法和心得與同行交流,以期為更好地指導學生參加此類競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競賽;指導;大學生;思考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1],專業實驗性和實踐性很強,因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學科競賽是指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知識的基礎上,多名學生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通過完成參賽項目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2-3]。近年來,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各高校都很重視大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活動。如教育部要求全國各高校每年都需要將本校學生當年參加全國性學科競賽的成績錄入“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在“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和“高水平專業”等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指標體系中,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人次數及取得的成績均成為評價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參加學科競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其綜合素質,而教師在系統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4]。因而,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準備學科競賽顯得尤為重要。2018年,筆者指導我院學生組成的2支隊伍分別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分別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2019年,筆者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2支參賽隊伍分別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榮獲一等獎。實踐證明,學科競賽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方法和手段。現將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的一些實踐方法和心得體會介紹如下,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1生命科學類國家級學科競賽活動現狀
目前,生命科學類國家級學科競賽主要包括一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兩項賽事。
1.1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
該項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和《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編輯部聯合主辦,參賽對象主要是各高校生物、食品及相關專業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每支參賽隊伍由2~6人組成,指導教師1~2人。大賽分為創新組和創業組。創新組主要接受學生參加創新實驗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學術論文、發明專利等。創業組需要參賽團隊提交一份具有市場前景的生命科學、食品科學相關技術、產品或服務的創業計劃書。此項賽事一般于每年的2月份開始下發通知,4月中旬開始網上申報,經過網絡初審和復審,一般于7月末到8月初進行現場公開決賽。
1.2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
該項競賽由教育部大學生物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校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雜志共同舉辦,參賽對象主要是全國高校普通全日制本、專科在校大學生,每支參賽隊伍由1~2名指導教師和不超過5人的參賽學生組成。競賽要求各參賽隊伍圍繞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科學問題,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主性設計實驗或野外調查工作,記錄實驗或調查過程,獲得實驗或調查結果,形成作品,撰寫論文。此項賽事從第四屆競賽開始,改為每年的7月初下發通知,9月末網絡報名截止,10月到第二年4月上旬上傳立項報告、實驗記錄及提交論文和實驗心得,4月中旬進行網絡評審,5月初全國各省份舉行省賽決賽,選拔并推薦成績優秀的隊伍參加6月中旬舉辦的全國總決賽,角逐國家競賽一等獎和二等獎。
2指導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實施的策略
2.1宣傳動員,組建參賽團隊
競賽委員會一般在年初舉辦競賽的通知,獲悉競賽通知后應充分利用網絡和其它方式盡快宣傳比賽信息。學院還可以組織召開動員大會,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了解競賽主要流程和競賽規則,爭取盡早吸引認真踏實、有興趣和意愿的學生參與進來。按照師生互選的原則組建團隊,組員搭配要合理。
2.2解讀競賽規則,領會賽事精神
每一項賽事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規則,參賽師生要仔細研讀競賽委員會的競賽通知、競賽規則、評分標準和注意事項,結合競賽特點準備參賽事宜。比如,“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中創新組要求參賽隊伍以參加創新實驗取得的成果(包括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學術論文、發明專利等)參加比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在注重研究論文的學術水平或應用價值的同時,十分注重對競賽過程性材料的考查,要求參賽隊伍按時上傳立項報告(包括總數和實驗設計)、實驗記錄、研究論文及心得體會。
2.3積極有效指導,關注備賽進程
指導教師要經常走進實驗室,察看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給予耐心指導;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能力;關注學生展開課題研究工作的進程,以便指導學生對競賽的準備工作,并根據要求及時做出合理的調整和變動。提醒和督促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代表性過程和現象進行拍照記錄,及時整理和總結當天的操作細節和實驗數據,并詳細記錄。
2.4梳理實驗過程,總結研究成果,演練現場答辯
競賽一般要求入圍現場決賽的參賽隊伍制作一份PPT以展示團隊的研究成果,匯報結束后對評委專家的提問做出回答。這就要求在組建參賽隊伍時善于言語表達的同學反復梳理實驗細節,演練并熟練掌握PPT匯報和現場應答的技巧。在獲悉入圍決賽名單后,教師立即指導參賽隊伍回顧整個項目的研究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凝練實驗結論,通過與相關文獻橫向比較,提出創新性認識和見解。同時,從模板選擇、版面設計、動畫播放等方面指導其制作PPT。多次邀請有經驗、責任心強且具奉獻精神的老師組成臨時決賽評審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模擬決賽現場,對決賽選手的PPT匯報及問題回答進行評價,不斷提高參賽作品的水平。
3指導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體會
3.1鼓勵并引導學生走進實驗室,參與教師科學研究工作
高校教師應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從基礎性工作開始,逐漸熟悉科研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儀器設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培養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和發現身邊的趣味現象,依托實驗室科研工作和所學知識提出問題,查閱文獻,探索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指導教師討論并商定可行的實驗方案。
3.2結合開放實驗室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內容孵化學科競賽項目
目前,國內各高校都大力提倡實驗室開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部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已成功申報了學校、省教育廳乃至教育部的開放實驗室項目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而此類項目的結項一般以公開發表期刊論文為依據,很少人關注此類項目結項論文的質量。學科競賽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自主實踐活動的重要交流平臺,如果將上述項目與學科競賽結合,則能充分檢驗項目成果的質量,同時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PPT制作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3.3合理設計競賽實驗計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研究工作
由于賽事準備周期較長,部分參賽學生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經常會因為需要完成參賽項目的實驗內容而跟任課教師請假,從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學習,導致專業基礎薄弱、理論知識體系殘缺。這就需要競賽指導教師引導學生盡量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開展相關實驗,在不影響正常課堂學業的前提下準備競賽。
3.4注意學生年級選擇,打造學齡梯隊合理的研究團隊
學科競賽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所以在組建參賽團隊的時候應優先在二年級學生中選拔,這些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系統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團隊成員應注重梯隊建設,有時間、精力和興趣的高年級同學也可納入研究團隊,還可以通過已有成員帶動或推薦部分優秀的一年級學生參與到課題中來,以老帶新,讓其盡早接觸和熟悉相關研究工作,為今后的研究工作儲備人選。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帶動了學風建設,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指導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鍇棟,黎海利,魏伍川,等.地方師范院校生物科學專業生物綜合大實驗課程體系的探索[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6(3):91-93.
[2]羅金花,劉琳琪,趙晨曦,等.基于學科競賽的地方院校應用化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65-66.
[3]劉龍斌,彭科,江振宇,等.基于學科競賽培養學生創新競爭綜合素質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47):200-201.
[4]吳連軍,楊光,高崢,等.山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的實踐、改革與成效[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5):62-64.
[5]單冉東,劉艷.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簡評[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4):63-64.
作者:莫金鋼 倪秀珍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