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生生物科技創新學風建設,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當前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學風是學生整體的學習紀律、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等的體現。學風建設,簡言之就是學習風氣的營造。學風建設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高校應該積極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使學生受到良好氛圍的熏陶和感染。然而,面對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高校的學風建設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信息和網絡時代在給大眾學習、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也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生活學習方式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使得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主動成才意識不強,學習目標模糊,職業理想欠缺,治學態度不嚴,學習方法滯后;生活學習散漫,荒廢了大部分的課余時間;在從事課業學習、選擇專業方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多是從是否容易取得學分等功利角度考慮,既想成功又不愿付出努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科技創新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專業課學習,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科技創新能力,對學風建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1科技創新活動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
高校大學生應該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有些學生缺乏獨立性、自主性和進取性,缺乏主人翁的責任感和創新欲望,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學風建設。這種情況下,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大學時間,刻苦學習、勤奮鉆研。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積極投入到科技創新實踐中去,為學有余力的大學生提供施展才華和鍛煉技能的創新平臺,也促使大學生多讀書、多讀文獻資料、反復實驗、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更使那些經常無所事事、沉迷網絡、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學生被吸引到自習室、圖書館和實驗室,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使大學生活緊張有序,以此改善學校的學風。
2.2科技創新活動促進大學生專業課學習
科技創新活動是一個綜合性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內和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把課內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課外的創新活動有效地集合起來,學以致用。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會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而又不斷解決問題,他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專業知識的欠缺,并進行補充學習,這將進一步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激勵他們學習專業知識。另外,在科技活動的實踐中,學生從學術論文與發明等科技成果中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和能力的證實,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創造力,并主動去思考、探索新問題,這有利于加強學校的學風建設。
2.3科技創新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合作精神
在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項目或競賽中,需查閱大量資料文獻,在試驗條件摸索和論文的書寫等一系列任務時,通常要夜以繼日地工作,有的還要經歷反反復復的實驗測試,在堅持實施的過程中要飽受挫折的打擊和探索的迷茫,需要有探索的毅力和面對挫折的勇氣,甚至是失敗的考驗,因而有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心理抗壓能力,這些能力將使大學生終生受益。另外,大學生在參加科技創新時,往往是要加入到一個團隊,需要經常與指導教師、師長及同學進行交流,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改進自己待人處事的方法,耐心聽取并采納別人建議。這將改變大部分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4科技創新活動提高校園學術氛圍,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以往校園文化活動主要是文娛及體育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將加大其在校園文化中的比例。科技創新活動取得的是實實在在的成果,如學術論文、科技發明、技術革新、社會調查報告等,提高了校園文化的科技含量,也使學生學到許多書本和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增長了知識,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了實踐能力。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升校園文化的層次。在大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和各類創新實驗項目時,在選題、設計、實驗、制作,直至論文撰寫完成,這一系列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3加強科技創新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管理。完善科技創新活動的有關制度,是保障科技創新活動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制定組織管理方面的制度。領導要高度重視,成立“科技創新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規劃和實施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聘請校內外專家、教授組成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指導和評審委員會,負責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和評審工作。制定對大學生的激勵政策。制定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獎勵制度,可以設立科技創新必修學分,要求學生在畢業前通過科研實踐、競賽等取得2個學分;把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果與相關課程成績掛鉤,并與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掛鉤,擴大科技創新活動的影響面,通過制度規范,倡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和競賽,提高科技創新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3.2濃厚創新文化氛圍,營造科技創新環境
學校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教風、學風,及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創新教育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良好環境的熏陶。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不僅講述科研成果,還要向學生講述自己的科研之路的經過經驗,以此培養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的信心與熱情。擴大宣傳工作,把大學生科技創新當成一件普及工作來開展,使科技創新理念深入人心,而不僅僅是“少數人的游戲”,從深度和廣度上推動了大學生課外學術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鼓勵各專業學科交叉滲透,使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充分挖掘并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新的“靈感”,寬容學生的失敗;積極開展各類科技競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
3.3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提高育人水平
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指導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強化教師的創新意識和素質培訓,使其為學生提供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理論前沿,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要從大學生一年給就開始,由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做全面的指導,并貫穿整個大學期間的科技創新活動全程。這樣容易建立較強的責任心,使師生較早建立聯系,有利于彼此了解,讓學生更早更容易地進入老師的研究領域,成為老師的研究助手。學校應建立對指導教師的考核與獎勵制度,認可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工作量,把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量和指導學生取得的成績與教師職稱晉升、考核掛鉤,設立科技創新課題,或設立優秀指導教師獎,通過一系列制度,規范和鼓勵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行為,進一步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
3.4強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開展各類科技活動
大學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其創新意識的強弱決定創新效果。然而,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淡薄、競爭意識不強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有人對大學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發現65.3%的學生不經常閱讀本專業的理論期刊,可見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對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大部分本科生在寫畢業論文前基本沒看過文獻,更不用說英文文獻,針對這種情況,我教學中心實行了本科生文獻匯報制度,要求本科生定期匯報和聽取本專業的英文文獻,使其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查閱、組織材料,使其盡早地理解科研過程,強化科技創新意識。另外,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科技活動,如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和大學生科技報告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省和國家的科技創新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拓寬視野,大膽創新,培養大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作者:藏金萍 賈慧 司 楊學舉 董金皋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