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論文2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
1.1大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但功利性較強
當前高校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變?yōu)榇蟊娀逃?,絕大部分學生能意識到不僅要學好專業(yè)知識還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調查中,51%的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知識,包括專業(yè)的和非專業(yè)方面的知識,17%的學生用于運動。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大學中最佳的學習場所莫過于圖書館,調查發(fā)現有74%的學生愿意邀請好友一起去圖書館學習??傮w來說,學生學習的目標比較明確,但是整體存在功利化傾向。調查中發(fā)現有不少學生急于求成,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對于專業(yè)知識只停留在課堂上老師所傳授內容的層面上,不愿意深入鉆研,有選擇性地聽課,考試及格即可。特別在畢業(yè)班學生中體現更明顯。
1.2學生自身和校園文化氛圍是影響學風的關鍵因素
在對學風好與壞的決定因素的調查中,有46%的學生認為校園文化氛圍,41%的學生認為學生自身因素,認為學校管理和教師教風是決定因素占4%。調查數據充分說明了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變得活躍起來,才能夠帶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增強學生自我提升的動力。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以及對事物的新鮮看法,通過辯證的觀點來看,正確的思想引導正確的實踐活動,相反錯誤的思想則會帶來反面效應。所以只有以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基石,為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提供最優(yōu)的生存環(huán)境,為良好的學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
1.3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優(yōu)秀群體,他們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是大學生的行為典范,在對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能否起到帶頭作用的調查中,21.4%的學生認為很好,55.7%認為較好,其余認為其起到一般的作用。由此可見,學風建設離不開學生黨員的作用,加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提高黨員素質,對學院“學風建設六大工程”起到積極的作用。
1.4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
大學如同一個小社會,科技活動,各種各樣的主題活動也層出不窮,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生活,也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在對大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興趣的調查中,53%的大學生認為感興趣就參加,44%的學生表示能積極參加,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科技理念正在逐漸形成。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為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具有很好的實際效果。
1.5創(chuàng)建優(yōu)良學風班、文明寢室對學生的影響深遠
班級和寢室是學生在校園內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和生活的最主要場所。調查顯示:56%認為有較大影響,30%的認為有很大影響。說明班級和寢室是是校風、學風的具體表現,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整個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學校應繼續(xù)加大班級和寢室的管理和創(chuàng)建。
1.6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要求較高,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根據調查顯示:當老師的課堂教學不吸引人時,80%學生的態(tài)度是加倍集中精力,試圖和老師思路保持一致,說明學生認識到接受科學知識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只有這樣得到的知識是很難失去的。然而,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交流的途徑。有時麻木的接受,會影響其教學質量。所以學校加強師德建設是必要的。只有將教風和學風相結合,以教風促學風,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風建設的策略
針對以上的不良現象,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加強:①對學生開展學術性活動和開設講座,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道德素質。只有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意識到個人修養(yǎng)能夠促進學風的建設。②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學生校園文化品牌創(chuàng)建活動,使其更好服務于教育教學,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③加強學生黨員的政治思想覺悟,開展學生黨員促進學風建設座談會,使他們敢于做建設先頭兵,從而帶動他人參與到活動中去;對于學生黨員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黨員應該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④教師應該總結教育教學過程中出項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學院可以開展爭當師德標兵的活動,帶動教師的積極性。這樣以教風促學風,綜合提高學院的校風。⑤創(chuàng)建優(yōu)良學風班、文明寢室活動,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才能保障學風建設的順利進行。
3結束語
總之,高校肩負“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三大職能,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應該高度重視和加強學風建設,透過學風這個窗口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更要合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內涵,真正體現主體作用。
作者:姚蓓蓓 單位:合肥學院化工系
第二篇
一、數據分析
(一)學生對我校的學風評價
通過問卷反映出,本校學生對校園里面的學習氣氛總體上評價比較滿意。30%的學生認為學校學習的氛圍濃厚,同學們好學、好問。30%的學生認為學習風氣一般。也反映出全校1/3的寢室、班級、院系學習氛圍不濃厚、學風狀況不理想。
(二)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從高中階段進入大學后會發(fā)生質的變化。中學時期,老師教學生是“手拉手”領著教,而大學則是“老師在前引著走”的教。這種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部分學生轉換不及時,學習動機不明確,找不準自己的定位。1.從調查結果看,我校學生總體的學習狀態(tài)良好。有80%的學生在進校時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能夠把學習目標持續(xù)保持下去。而20%的學生則處于茫然或缺乏毅力的情況,他們大多想改變目前的狀態(tài),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2.同學們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習缺乏目標性、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獨立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第二,有了目標但是缺乏實現目標的毅力,即確定目標后無法執(zhí)行。3.學生的學習動機反映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行為或心理上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內涵,雖然都能歸結為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和動作性的三個方面,但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健康的心理是學生學習的保障,學習心理的建立促進端正學風的形成。
(三)關于學生自主學習問題
調查顯示,我校多數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約有55%的同學平日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明確,能按照計劃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課前準備、課后復習以及考前復習。但是剩下45%的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往往需要教師或家長指導和督促才能順利確立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
(四)關于閑暇時間
以下是對學生課余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統(tǒng)計:讀書,42%;上網,32.5%;上自習,25.5%;其它,23%;睡覺,20%。1.同學們在閑暇時最喜歡做的事有:讀書、上自習、上網、睡覺、其他(逛街、參加體育文體活動、兼職等),閑暇時喜歡做的事情比較平均,說明學生對于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還是很有想法的!2.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長期的努力,調查顯示只有25.5%的同學平時會主動去上自習,剩下的學生主動性較差。這就說明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習慣是平時不努力,考試前臨時突擊,學風不夠踏實。
(五)關于考試作弊
1.我校學生的考風總的來看是好的,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做到考試不舞弊,有考試舞弊現象發(fā)生的學生占總人數的10%,從側面來說,我校的學風、考風建設的任務任重道遠。2.學生參加考試的紀律有待改進??紙錾习l(fā)生考試舞弊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考生自己主觀的原因造成的;其二則來自考場的監(jiān)考力度因素,考場的監(jiān)管力度不強也增加了考生主觀作弊的想法。這造成舞弊在考場上久令不止的重要原因??紙霰O(jiān)考紀律是否嚴格,監(jiān)考老師是否認真負責就成為作弊是否發(fā)生的一個前提條件。3.考試出題方面的問題:試題如果是書上找不到固定答案的,想作弊也找不到地方,這是從根本上杜絕作弊的辦法。
(六)學生對學風建設的建議
問卷顯示,大部分學生對我校學風建設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其中的一些非常好,總結起來主要有幾點:1.注重校園建設的內涵、突出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把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多放到教學第一線上。提高教師的基本功、強化人才的培養(yǎng)制度和實踐能力。2.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對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秩序的管理。3.增強學校的學術氛圍,多舉辦各種講座,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開闊視野,減少質量不高的講座。
二、結論
(一)通過調查,我們很好地了解了我校學風建設的基本狀況,找到了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點。其中有幾點值得推廣:1.提出了學生學風建設“五級預警機制”的新思路,建設好“四支隊伍”,即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員、學生干部隊伍。明確職責、把握重點、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建立五級預警體制,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經過整合和優(yōu)化,創(chuàng)建了一個科學的、效果顯著的、切實可行的預警體系,從而有效地控制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2.建立了科學的學生學習心理測試評價體系。及時分析原因,解決問題。在學習心理測試評價中注重過程的評價,對潛在的危機及時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早發(fā)現,早干預。
(二)值得探討的問題
1.高校學生健康學風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涉及到高校教育改革,涉及到人才工程建設、高校教學質量等問題。2.由于教學條件、生源條件等因素的不同,新建本科院校較重點大學在學風建設上的實踐各不相同,必須探索多種途徑來解決這個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作者:吳濤 單位:湖北理工學院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