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朋輩教育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學風建設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朋輩群體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朋輩群體的良性互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動力。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現狀,結合朋輩教育在教育領域的發展運用以及近年來朋輩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探索朋輩教育體系構建,搭建朋輩教育平臺,建立朋輩教育體系順利實行的機制保障,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關鍵詞:學風建設;朋輩教育;學業支持;體系構建
自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由于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隊伍、課程安排等方面因素,在大學課堂里教師不能全面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很多學生平時學習不扎實,到了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另外,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各種短視頻、直播平臺在“95后”“00后”學生群體中廣泛流行,各種網紅的出現也滋生出“娛樂至上”“讀書無用論”“草根逆襲”等不良思想,大學校園的學習風氣日益下降。2018年6月,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四個回歸”[1],即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把人的培養質量和結果作為檢驗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朋輩教育最早起源于英國的導生制,在21世紀初,我國高校開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領域運用朋輩輔導,在此過程中發現朋輩群體更能夠激發同齡人的學習靈感,朋輩群體能互相吸取正能量。朋輩教育在學風建設中的運用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積極探索,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加有利于形成自覺上進、追求卓越的學風,對于高校健全“三全育人”機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的困境
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最基礎性工作,良好的學風更是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條件。在“四個回歸”背景下,高校意識到學風建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學風建設的收效不佳,出現了學風宣傳深度不夠、學業預警幫扶不夠、教學管理關注不夠等困境,未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1.學風宣傳深度不夠。在高校中學風建設最常見的方式是加強學風宣傳,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進行熏陶。但在實施過程中,這類宣傳僅僅是在學風建設月或者考試周誠信考試宣傳中得以集中體現。良好的學風是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的,應該在學生自入校后的學習、生活、活動中形成。學風建設月或者考試周誠信考試的宣傳較為局限,不符合“全程育人”的要求。另外,很多宣傳僅僅停留在制作標語口號、表彰優秀事跡、重申考試違紀處理規則等方面,只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淺顯印象,不能使其內化于心并養成主動學習習慣。
2.學業預警幫扶不夠。根據學籍管理的相關規定以及各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在規定期間沒有修滿一定學分的學生給予學業預警[2]。對學業困難的學生給予警示,形成家庭、學校、學生三方聯動的信息溝通監督機制。學業預警機制自提出和實施以來,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在此期間發揮主要作用的是輔導員的談心談話、家長的著重關心,讓學生加強學習,叮囑他們在后面學期補上未修夠的學分[3]。而輔導員、家長都非專業教師,只能從思想方面對學生予以幫助。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端正學習態度、制定學習計劃、增加時間投入,還可以跟上學習進度,但是對于專業知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不夠。加之在未修滿學分的歷史學業壓力和正在修讀課程的當前學業壓力的雙重壓力下,學困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比較困難。所以,學業預警模式對學生的幫扶還不夠有力。
3.教學管理關注不夠。目前高校出現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即在學期初和學期中非上課期間在教室和圖書館學習的人寥寥無幾,而在考試周圖書館“一座難求”。反映高校學風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掛科率”(同屆學生考試不及格的人數與學生總數之比)。為了降低“掛科率”,高校從教學督導人員、任課教師、輔導員等多個層面提高要求,期末考試期間反復強調期末復習的重要性,警示學生掛科后果的嚴重性,介紹考試技巧等。這些努力都局限于降低“掛科率”,而反映一個學校學風的主要指標應該是平時學生在圖書館的“上座率”。可見,在學風方面,教學管理的關注還不夠。
二、朋輩教育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
朋輩教育指的是年齡相仿或者具有相同思想觀念的群體通過互相引導、情感熏陶、榜樣示范等交互學習的一種教育方式。由于朋輩之間在心理狀態、年齡階層、思想觀念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更容易打通教育中因觀念不一致造成的思維壁壘。朋輩教育從提出到逐步發展以來,在心理輔導、思政教育、黨員培育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并卓有成效[4]。將朋輩教育運用于學風建設能夠激發同齡人的活力,營造學生互相學習的氛圍。
1.為形成良好學習氛圍提供新途徑。學風建設活動在每年學期中和學期末的考試周開展得比較多,之后相關活動組織較少。然而學風建設不應該僅僅在考試周進行,應該讓學風建設成為一個常態化工作。學風建設類學生活動應開展在平時,讓濃厚的學習氛圍時常圍繞著學生。在優秀學生的帶動下,持續塑造班級學風,在成體系化的特色活動中,使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為學困生學業發展提供新思路。學困生指的是在某些科目的學習上有困難或多年某門課不及格的學生。學困生同時具有現有學業壓力和歷史學業壓力的雙重壓力,如果學生課程長久不通過,就會出現歷史學業壓力越發沉重的現象。高校一般通過在新學期重修不及格課程的方法幫助學生完成該類課程[5],但是仍有不少學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夠、缺少同伴監督、課程適應性不強等原因造成掛科。朋輩教育以學生“一對一”輔導的方式,幫助學困生在課程難點、疑點、重點上突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困生的學業障礙。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幫扶計劃,對于自控力不強的學生通過結伴自習,對于課程適應性不強的學生通過知識點重點講授等方式,解決學困生的課程學習問題,使他們逐漸修滿所缺學分,及時趕上學業計劃。
3.為學風建設主體開闊新視野。在學風建設中,傳統的主體是教師和輔導員,朋輩教育將建設主體轉為學生,增加學生的良性互動,教師起輔助作用。朋輩教育觀念從被提出以來,許多專家學者對朋輩教育在思政教育、心理咨詢等方面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嘗試,在這些探索和嘗試中得到了相應的成果,說明朋輩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朋輩教育在學業發展中的應用是一次學風建設的創新,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帶領學生完成大學生涯規劃中每個階段的學業目標。
三、朋輩教育體系的構建
由于朋輩群體在學風建設工作中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優勢,筆者在學生工作過程中對朋輩教育進行了探索并取得顯著效果。朋輩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習慣,樹立學業至上的學習意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知識,高效利用學習時間,解除學生各類疑惑。
1.建立學業典型宣傳平臺。深挖學業典型,樹立學習榜樣。在學院微信平臺和易班平臺上建立專欄,學院微信平臺設置“追夢計”專欄,對于獎學金獲獎者、學業進步顯著者以及學生工作卓越者等進行深度訪談報道,樹立學習榜樣,發揮標桿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在公眾號平臺找到學習和努力的目標。在易班平臺開設“青春追夢學習基站”,常態化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類活動,避免嚴肅枯燥的說教,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學期初開展的“新學期flag保衛戰”,用幽默輕松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學期目標,并通過線上打卡的方式鼓勵自己堅持完成既定任務;“最美筆記評選”通過線上評選的形式,鼓勵學生認真做好課堂筆記,鍛煉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書寫的條理性。
2.組建學業導航群體。在學院平臺上建立學業導航群體,將志同道合的學生集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在相關活動中互相吸取正能量。筆者在東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進行了探索,組建了生涯導航團、科技領航團、研路陪伴團三個學習群體。生涯導航團將典型的優秀畢業生組建起來,以成功保研、出國、A類企業就業的學生等作為生涯導航導生,與具有相同生涯規劃的學生分享經驗。科技領航團由具有科創競賽、科創項目特長的高年級學生組成,幫助成員學生解讀競賽、科創項目文件,帶領成員學生一起參加學科競賽、申報科創項目。研路陪伴團由每年高分考取研究生的研一學生組成,更好地輔助考研學生順利考上理想學校。研路陪伴團在學期初為學生召開考研動員大會,幫助學生穩定考研心態,給考研學生鼓勵和信心。在每月線上開展考研輔導專題講座,在考研計劃安排、信息收集、擇校報名等方面給予指導。學業導航群體建立之后收效顯著,201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獲市級以上獎項共計129項。
3.形成學困生務實幫扶機制。對于有掛科歷史的學生,制定“一對一”學業幫扶計劃。導生由在英語、大學物理、微積分等課程上有特長的黨員學生擔任,每人申報1門有能力輔導的課程。導生通過知識講授、陪同自習、模擬測試等方式進行輔導,幫助學困生修滿所缺學分。由于幫扶過程教學相長,朋輩教育中將學生黨員群體作為重要骨干力量,在日常學業輔導中鍛煉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品質,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黨員的信任,培養良好的群眾基礎。朋輩教育在實行過程中為黨員發展提供新平臺,鍛煉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四、朋輩教育體系的運行保障
朋輩教育運用在學風建設中依靠的主體力量是學生,讓學生在學風建設中自覺發揮作用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因此需要設置系統的激勵機制、科學的監督機制來保證朋輩教育體系的順利運行。
1.系統的激勵機制。朋輩教育體系實施過程中需要各個學生團體的共同努力,合力推動學風建設。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一定激勵,除典型學生獲得獎學金、拿到名企名校錄用通知、相關媒體報道之外,還對其事跡進行深挖和宣傳。另外,鼓勵學生發掘身邊學風優秀案例并進行宣傳報道。對學風建設類活動表現突出者進行重點表揚和嘉獎,形成學生爭相追求上進的良好氛圍。對學生學業導航群體中表現突出的明星導生給予表揚和獎勵,提高標桿的知名度。
2.科學的監督機制。在朋輩教育過程中對于教育和被教育雙方進行監督,設立意見反饋公共郵箱收集各方意見,保證學風建設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于學業導航團體負責人對所負責學困生幫助不到位的情況,學困生可匿名反饋至監督郵箱。對于不配合幫扶、不按照幫扶計劃執行的學生,由隊長反饋給該生班導師和輔導員進行督促指正。每學期2次統計學生上課出勤情況,若出現嚴重曠課現象,反映給該生輔導員、班導師。
五、結語
通過對學風建設內涵的分析,拓寬學風建設的關注范圍,突破傳統學風建設的思維局限。創造性地將朋輩教育引入學風建設,針對原有學風建設的困境進行新舉措的探索,構建朋輩教育體系。建設學風典型宣傳平臺,組建學業導航學生團體,構建學困生幫扶體系,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設置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保證朋輩教育體系順利運行,使學風建設在以朋輩群體為主體的體系中順利開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張建雙.“四個回歸”背景下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實踐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9(11):115.
[2]王曉宇.近十年來朋輩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學業幫扶機制研究綜述[J].高教學刊,2019(20):190192.
[3]周慧蓮,胡云,李曉波.高校學業警告學生幫扶教育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4850.
[4]胡敏.中國的“導生制”[J].上海教育科研,1999(1):2830.
[5]張建,李承明.“95后”大學生學業困難的指導與幫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6):34.(責任編輯:吳文英)
作者:張政 單位:東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