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辦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民辦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數量不斷提高,但民辦高校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日益突顯,制約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本文結合學風的構成要素闡述了民辦高校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從外部環境、學校內部管理、學生自身三個層面對影響民辦高校學風建設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從學生工作視閾下提出了民辦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學生工作
學風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學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僅和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而且和整個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密不可分。截至2016年,山東省共有高校144所,其中民辦高校(含獨立學院)39所,占高??倲档?7.1%。民辦高校已然發展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民辦高校在學風方面存在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問題,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制約了民辦高校自身的發展,而且一定程度上對整個高等教育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當前,高校的生源越來越少,各高校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對于生源即財源的民辦高校來說,必須要加強內涵建設,實施質量提升工程,以學風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大力開展學風建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一、當前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根本上說,學風是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態度及外在行為的表現[2]。從學風的組成要素看,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效果等方面。對照各構成要素,筆者分別分析了民辦高校學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目標不夠明確
因為原先樹立的順利通過高考的目標已經實現,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沒有及時對大學四年及未來職業生涯進行認真的思考規劃,確立新的目標,導致思想松懈,甚至產生了考上大學就能放松的錯誤思想。缺少了目標的指引,出現“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消極狀態。
(二)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有的學生沒有深刻認識到大學階段之于人的重要意義,滿足于拿到畢業證、學位證,抱著“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想法,平時不用功,考試臨時“抱佛腳”、靠“突擊”。個別學生缺乏科學精神,為了通過考試、畢業論文考核,無視學術道德,不惜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做出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違規違紀行為。
(三)學習紀律不夠嚴明
民辦高校內有些班級尤其是??瓢嗉壓推渌墙y招學生班級,學生缺乏紀律意識,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利用上課時間玩游戲、發微博、刷朋友圈的不在少數。
(四)學習方法不夠得當
大學的學習方式和中學階段有很大的不同。中學階段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以老師為主導,每天的學習任務、學習進度均由老師安排,學生只需按照老師的計劃學習即可。進入大學后,教師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如何學習需要自己去規劃。另一方面,大學教師的教學信息量更大、教學進度更快。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了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習的自主性較差、自控力不足,進入大學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后沒有了檢查、督促,他們在短期內不能適應,跟不上課程進度,逐漸對所學課程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
(五)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有的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以熱門與否、畢業時是否好就業作為選擇標準,忽視了自己的興趣,結果真正開始學習以后才發現自己不喜歡、沒興趣。還有的學生因服從調劑被分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生不僅學得很累,學習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六)學習效果有待提高民辦高校錄取分數相對較低,學生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因為起點低,導致民辦高校學生大學期間學習的成效和國辦高校相比不夠顯著。如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和考研率較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意識不強,、發明專利很少,高水平學科競賽獲獎成果不多。
二、影響民辦高校學風建設的因素分析
影響民辦高校學風建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筆者從外部環境、學校內部管理、學生自身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學生所處的外部環境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前,社會上重實惠、講實用的功利性思維和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思潮正逐步滲透到大學生思想當中,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幅下降,學習動機取向偏向實用主義,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學科專業的系統化學習上,而是放在娛樂交往、商業實踐當中。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學校正面教育效果的持續性不長,很容易被不良風氣所消解。2.民辦高校優良學風的文化積淀不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民辦高校陸續建立。由于辦學時間短,最長不過二十幾年,缺少優良學風的文化積淀[3]。另外,民辦高校的學生層次比較復雜,除了本??茖W生以外,有的民辦高校還招收計劃外的成人教育學生。這部分學生高考分數低、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的主動性差,給整個學校的學風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學校內部管理機制原因
1.齊抓共管的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尚不完善。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學風建設需要全校各部門齊抓共管。如學生工作部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教學管理部門要著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的吸引力;后勤、圖書館等服務部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等。然而在現實工作中,有的民辦高校在學風建設上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有的部門僅局限于完成自己職責范圍的工作,牽涉到職能交叉的工作時缺少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學風建設的聯動不夠、合力不強,影響了建設的效果。2.教風對學風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民辦高校的任課教師一般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分布態勢,且以年輕教師居多。他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時間短,教育教學經驗不足,缺少實際工作的歷練,教育教學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授課內容照搬課本、單調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來自國辦高校的兼職教師在上課時按照教授國辦高校大學生的教學方式來教民辦高校的學生,對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了解,不能因材施教,課堂互動少,課后無輔導,導致許多知識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課思路,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3.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引領還需加強。民辦高校輔導員承擔了太多的事務性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時間和精力不夠。有的輔導員過分注重結果,不在乎實現結果的過程和方式。比如在開展學風建設活動的過程中,用強制、命令的方式要求學生必須按時上課,沒有從思想教育的角度向學生闡明學習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由此一來,表面上看雖然到課率提高了,但學生“人在心不在”,學習的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傊?,民辦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重管輕教,未能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4.教學基本設施建設對學風建設的支撐不夠。民辦高校缺少國家財政生均撥款,經費籌措渠道少,和國辦高校相比對教學基本建設的投入較少,學生課內實驗、課外實踐的硬件條件有待提高[4]。實驗室開放制度不成熟、不完善,開放性實驗室、開放性實驗項目少,不能滿足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需要。另一方面,民辦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網絡教學資源少,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移動互聯平臺自主開展學習。
(三)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對讀書、受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民辦高校的學費相對較高,就業的壓力更大,且就業的起薪低,“讀書貴、就業難”,受教育的高成本和嚴峻就業形勢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錯誤觀念。有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會兼職上,學習的本職反而成了副業。另外,受招生批次影響,民辦高校的錄取分數較公辦高校有一定差距,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知識基礎也不牢固。生源的整體質量不高,以致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
三、民辦高校加強學風建設的路徑
如上所述,影響民辦高校學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僅民辦高校內部的影響因素也很多。本文著重從學生工作的角度,就民辦高校加強學風建設問題提出若干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思想引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依托線上線下工作載體,運用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自覺抵制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的影響,確立學習目標,擁有遠大志向。民辦高校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輔導員在對待學生時要變“強制命令”為“循循善誘”,要經常深入學生宿舍或通過QQ、微信等渠道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學生學習上的關心和生活上的關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發揮朋輩之間的影響帶動作用,開展學生黨員、學習標兵“一幫一”的學困幫扶活動,組織優秀學生成長經歷分享會,發揮優良學風班、優良學風寢室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各級學生組織自主開展各種學風建設活動,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二)進行多方聯動,增強學風建設合力
實施部門聚合聯動。學生工作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主動聯合教學和其他服務部門,共同開展學風建設活動。邀請專業課教師擔任兼職班主任,對理論研究、學術科技類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指導。將了解到的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況等信息和任課教師共享,以便任課教師對特殊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增強服務意識,把學生在學習環境方面的需求反映給后勤服務部門,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家校溝通聯系機制,每學期向家長郵寄學生成績單。對于患病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嚴重違紀學生,學生工作部門要及時和其家長取得聯系,探究學生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獲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以便共同教育、管理學生。
(三)完善獎懲制度,助推良好習慣養成
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將學習成績作為獎助學金評定、推優入黨時的重要衡量標準。開展學習標兵評選,召開學風建設總結表彰大會,向在學科競賽、學術論文、發明專利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學生發放獎勵,并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媒體對學風建設方面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宣傳報道,以此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形成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實施學生個人量化考核制度,檢查學生到課情況,對發現的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計入學生個人量化成績。嚴格執行學生管理相關制度,對觸犯違紀處分條例的學生絕不縱容,按規定給予相應處分。
(四)重視心理疏導,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圍繞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結合學生的年級和專業開展生涯規劃輔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通過多種途徑宣傳普及學習心理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心理素質。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和適應環境、抵抗挫折的能力。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和輔導,尤其要挖掘學生學習困難的深層次原因,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學習策略建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充分發揮學習潛能。
(五)活躍第二課堂,發揮活動育人作用
實施第二課堂學分制改革,對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學科競賽、課外閱讀等活動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需達到相應標準才能畢業,從而將學生引導到科技創新、社會實踐、考證考級等各項活動中來,進一步擴大活動覆蓋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明確校園文化活動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為學生專業發展服務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各學院舉辦活動的自主性,鼓勵各學院結合專業開展學術報告、知識技能大賽等活動,逐步形成不同層次、較為完善的活動組織管理體系。加強對學生社團尤其是學習型社團的指導和管理,在政策、經費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不斷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層次和水平,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林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角下的高校學風建設的可行性探析[J].時代教育,2012,(6):95.
[2]任波.論高校“三風”建設[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3,(12):10.
[3]常利國.從學生工作視角看民辦高校學風建設[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2):85.
[4]朱誦貴.基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視閾下民辦高校學風建設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274.
作者:臧琰琰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