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生物學試卷講評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試卷講評課是一種特殊的課型,具有特殊的教學價值。有效的講評不僅能幫助學生針對性解決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運用測試的方式監測教學效果并形成階段性評價。講評就是在測試后教師針對具體問題而開展的教學活動。以往的做法是:在學生通過紙筆測試后,教師不僅將答卷收回進行批改,登記分數并統計得分,而且要爭取學生對作答題目還有印象的時候,批改后很快發下去開始講評[1]。教師憑借在改卷過程中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大概印象來講評,這樣效率較低,因為教師沒有掌握客觀真實的數據,很難掌握學生真正的問題[2]。但是,若想通過答題情況來精準評估學生的學業水平,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巨大的。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教師通過智慧教育平臺開展精準化教學已成常態。那么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生物學講評效率呢?
一、閱卷評卷信息化,精準定位目標
筆者利用愛云校教育大數據平臺中的好分數閱卷系統閱卷,不斷地積累獲取學生的答題數據。在進行講評課備課時,筆者登錄好分數系統,查閱班級考試概括、學生成績單等了解班級學生的薄弱點。系統在成績分析的頁面有每道題的答題情況、考點得分情況,還按照得分率高低進行排序。教師查找十分方便,可以快速定位得分率低的一些題目。基于系統的客觀數據,教師在講評課備課時能準確地抓住講評的重難點。由于系統已經統計出每道題、每個選項的被選情況,所以教師講評可以有側重點。舉例來說,如圖1所示,從數據呈現的結果來看,該班級學生對該題的D選項的理解基本沒有問題,但是A和B這兩個錯誤選項的被選比例較高。筆者在講評課上對這個題目的目標定位是既要將選C這個正確選項的原因講清楚,又要重點幫助學生區分A、B選項的具體內容。答錯這道題目的學生的思維漏洞在哪?教師根據數據明確有關題目和有關選項需要重點講解之后,在講解之前就應該找到學生出錯根源。借助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教師只要點擊統計結果的柱形圖,就可以彈出相應選項的學生情況(如圖2)。筆者按照名單找到學生,通過交流或課堂回答,來了解他們的思維漏洞。筆者通過交流和提問,發現選擇A項的學生大多對ATP的結構組成理解不透徹,總認為ATP(腺苷三磷酸)只是由一個腺苷和三個磷酸組成,對腺苷的具體內容并不清楚。筆者用同樣的方式了解到選擇B選項的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場所認識存在局限,他們忽略了原核生物也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生ATP,沒有葉綠體這一細胞結構。可見,信息化閱卷可獲取全面的數據。基于系統的數據的整理和呈現,讓教師在講評時能更加精準定位目標,提高了講評課的效率和質量。
二、講評手段多樣化,動態生成教學
如何突破講評難點,傳統的做法是教師講,并作個別題目變式用以加強鞏固,對于一些知識點模糊的內容,這樣做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對知識點如果理解不透徹,終究還是不能適應多變的情境。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有效突破重難點,讓講評課變得生動高效?筆者的做法:利用希沃白板開展講評課的教學。教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可為講評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方便。在授課模式下,教師能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隨意書寫(書寫的內容也能隨時克隆和拖動),還可利用“板中板”的功能,擁有無限的書寫空間(書寫內容可以回看)。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師講評遺傳題目的時候大有用武之地。某些遺傳題目的信息量、計算量比較大,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的內容也比較多。教師利用希沃白板的強大書寫功能讓學生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分享解題思路,操作簡易,效果明顯,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講評課教學中有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一些知識點進行變式鞏固,如用單一的方式題目呈現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借助希沃白板的游戲競賽功能,將需要區分的知識點設計成小游戲,在課堂上讓學生代表現場對決,既活躍了氛圍,又鞏固了知識。對講評過程中一些需要列表總結的知識點或需要強化的生理過程圖,教師可以在授課模式下利用希沃白板的文本框拖曳功能或表格的蒙層功能設置教學環節,讓學生通過拖曳文本框完善生理過程圖或通過使用“橡皮”擦除蒙層以顯示內容尋找答案,這樣既使講評過程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又增加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提高講評課的效度,教師必須及時從學生端得到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筆者的做法:利用智慧教學平臺開展講評課教學。該平臺對數據的處理速度非常快,在講評課上,教師利用該平臺能隨時調出考試試題的各類數據,并實時投送拓展性練習題,讓學生利用智慧教室中的平板電腦作答并提交。系統即刻進行數據處理,教師在教師端可以查看題目的得分率、選項選擇情況、錯選學生名單,還可以將題目直接切換到大屏幕進行點評,操作非常高效。筆者認為,講評并不局限于對題目的講解和練習,有些重要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呈現,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筆者的做法:利用微課視頻、實驗視頻、B站視頻等短視頻的形式呈現。例如,筆者在某次監測中發現學生缺乏有關端粒和端粒酶相關知識,失分嚴重,而教材對端粒和端粒酶的介紹較少。筆者在講評課上直接鏈接B站,利用B站上2分鐘左右的動畫片《端粒和端粒酶》(如圖3所示),讓這兩者的關系變得生動形象。這樣,學生瞬間理解且記憶深刻,也為以后相關題目的解答作好鋪墊。圖2學生作答結果可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使講評課的教學組織形式變得多樣,提高學生在講評課堂上的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自然生發智慧,達成教學目標。
三、線上延伸精準化,鞏固提升能力
信息技術在講評中的應用不僅體現在數據處理和教學形式多樣化方面,而且在講評課后的延伸拓展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收集到的數據,在課后再深度地、細致地學情分析。例如,筆者查看考題與考點了解班級學情(如圖4)。在該次考試中,教材必修一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考點覆蓋較多,學生暴露的薄弱考點也比較多。在此基礎上,筆者查看第2章的14個薄弱考點的分布情況,由此精準定位學生的薄弱點,針對薄弱點再利用智能系統組卷生成考后的提升版試卷,用以鞏固提升,做到有的放矢。講評課后如何鞏固提升,筆者的做法是利用周六、日等假期,通過線上發布題目,如使用釘釘的作業功能(如圖5),或使用UMU互動學習平臺讓學生在線上完成課后鞏固作業(如圖6)。講評課的線上延伸和線下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充分地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經過摸索,筆者發現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將教師從統計數據的煩瑣工作中解放出來,基于數據的講評課更具精準度;數字化講評使講評課的課堂組織形式更加豐富多彩,與傳統課堂的講評過程相比,更能吸引學生并提高參與度,有效提高了講評效率;講評課后線上的精準查漏補缺也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基于信息技術開展生物學試卷講評課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針對性解決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而且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郭衛強.用數據分析技術優化試卷講評課的實踐探究[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9):49-51.
[2]原霞,趙俊南.中小學校考試數據分析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福州市某縣級重點中學為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21(7):54-58.
作者:謝海燕 單位: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