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創設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故事情境創設概述
(一)故事情境的含義
情境創設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動手能力的培養。故事情境創設教學是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對故事情節中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這種遷移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故事情境的意義
1.創新能力。
故事情節創設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倡導學生主動的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再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這種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記憶能力。
故事情境創設教學融合了學生日常生活情節,使得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鏈條,在學習一個內容時能自然而然聯系與之相關的其他內容,將雜亂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形成記憶鏈條,提高知識的記憶能力。
3.抽象思維能力。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故事情境創設有效的將具象的生活實例轉化為抽象的理論知識概括,學生通過對具象知識的認識,進而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鞏固抽象思維能力。
4.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信息技術應用人文故事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故事中情感、是非的判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的運用學習的理論知識,服務社會。
二、故事情境創設的具體措施
1.啟發性。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故事情境創設應注重教學設計的啟發性教育,即通過設置懸念,啟發學生思考,提高教育教學的意義。通過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自主的進行學習、研究,培養邏輯思維思考能力。
2.主體性。
故事情境創設融入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作用下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知識的全面性,激發學生對新舊知識的整理思考,通過學習—思考—質疑—獲取知識這一學習流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綜合創作—美麗的家園”這一章節的講解中,為了促進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通過《只要行動就有奇跡》的故事的闡述,教育學生將思想轉換為實際行動,在相互間的思想碰撞中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3.生活性。
知識源于生活,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故事情境創設,引領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轉為實踐操作能力。
4.生成性。
故事情境創設的生成性包括對所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認可。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故事情境創設,通過故事,幫助學生將知識相聯系,深度的理解知識的內容,具體掌握信息技術操作的技巧。
5.綜合性。
綜合性即將以上的啟發性、主體性、生活性、生成性綜合運用,在故事情境的創設中依不同學習內容進行轉變。
三、案例對比分析
1.故事情境創設前。
教師在課堂上展示Excel表格的輸入過程,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操作,進行模仿訓練,完成教師制指定的任務。反思: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習效率低,課堂氣氛不活躍。
2.故事情境創設后。
通過講解卡耐基的故事:卡耐基與另外兩位應聘者共同競選一個采購員的職位,老板給三位處理這樣一道題目:一支鉛筆5美分,那么公司派你去采購2000只鉛筆,需要多少錢?第一位應聘者答道:120美元,2000值鉛筆需要100美元,其他雜用費用20美元。第二位應聘者回答:110美元,100美元用于購買鉛筆,其他費用10美元。最后卡耐基這樣說:一個需要113.86美元,鉛筆的費用是100美元,來回車費是10.36美元,午餐費是2美元,人工搬運費是1.5美元,合計113.86美元。顯然,最終卡耐基被老板選上。這個故事教育學生在輸入數據時需要嚴謹、細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反思: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加明確了學習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合理地運用故事情境的創設,豐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氛圍,明確教學的目標,讓學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作者:張輝 單位:泰州市永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