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學情境下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取決于影響課堂效果的各要素能否能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信息技術課堂積極創設情境,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實境中,使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思維,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指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提高教學實效。高中信息技術情境的創設方式有很多,圖片、音樂、動畫、軟件等多媒體網絡方式可以運用在渲染課堂氛圍、展示原理過程、檢驗操作任務等各個環節。創設情境的根本目的是為教學目標服務,就是通過情境在抽象知識與形象的表象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信息技術的知識。
二、創設情境的基本要求
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是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服務的。只有那些符合學生學習需要,能啟發學生心智的教學情境,才有價值和生命力。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教師設計情境首選的教學素材。相關背景的故事情節、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學實踐活動等可以被教師用來作為情境材料。信息技術教學要化難為易,變抽象為簡單,促進學生學習樂趣,需要遵守下述基本要求:
1.創設情境需依據學生認知實際。
高中生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產生的基礎。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哪里,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那些貼近生活,越有趣味和新穎性的學習材料,越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情境需圍繞教學目標。
缺乏與教學重難點的實質性聯系,表面熱鬧的“形式化”教學情境只是浪費師生的時間而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學習“Photoshop的制作”一課時,教師以一段劉謙玩魔術的視頻作為教學導入情境;這個視頻與教學目標毫無關系,雖然學生喜歡看,但這種情境的創設,是一種典型的無關情境。
3.創設情境語言簡潔、內容適度。
創設的情境要直奔主題,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當教學情境情節冗長、復雜,學生理解情境也發生困難或者耗費大量時間去理解材料,這樣的情境談什么教學效率呢。
三、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創設的主要方式
創設恰當的“情境”是信息技術課運用情境教學的切入點。教學情境的創設應依據信息技術課具有交互性和智能性的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氛圍的生成。
1.基于興趣的情境創設。
信息技術課程涉及的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性技能知識,學生往往感到枯燥,學生很容易走神和厭學。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創設那些形象生動,既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又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處于一種賞心悅目的心理狀態。文字、圖片、動畫、音視頻資料等都可以營造出逼真的虛擬情境,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基于成功體驗的情境創設。
現代的高中生渴望成功,渴望展示自己。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Flsah動畫的制作程序復雜,對高中生而言難以一蹴而就。如果教師將教學內容細化,將教學任務細化;當學生在完成一個具體小任務或操作時,計算機就自動給出一枚獎章或一次掌聲作為獎勵。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更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表現欲、求知欲。由于每個學生原有認知基礎的差異,基于成功體驗的情境創設需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情況。嘗試分組合作的方法,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都能體驗到成就感。
3.基于問題的情境創設。
問題,是知識的起點。基于問題的情境創設,首先是提出與學習知識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角度新穎、富有啟發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與探索。當問題情境創設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中,進行實踐操作,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解“畫圖”軟件的知識時,教師先讓學生掌握有關圖片對象的選擇、復制、粘貼等的操作知識與技能,然后設置問題“有一幅校園中垃圾滿地的圖片,同學們如何美化呢”。學生們馬上興趣盎然,一些學生認為可以通過選擇、移動的方式將垃圾放到垃圾箱,還有一些同學認為可以通過復制、粘貼的方式多種些花等,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信息技術教學情境的創設的方式多樣,但都需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展開。無論教師動手制作的教學模型、實物,還是多媒體設備或者教師組織的游戲、辯論賽都可以作為情境創設的具體方式。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劉紅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