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孕期心理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預防效果觀察,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目的觀察產婦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預防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定期產檢并分娩的60例產婦,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的30例產婦作為觀察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的3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生產后10d對兩組產婦進行問卷調查,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自評量表(EPDS)進行抑郁程度評分,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結果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00%)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干預前EPDS評分,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但干預后兩組EPDS評分均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婦對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的護理工作非常滿意,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治療方案實施后產婦生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明顯減少,產婦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產婦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預防具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
孕期心理健康;護理干預;產后抑郁;預防效果
產婦剛生產完的幾周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充滿壓力且處于情感脆弱階段的母性適應期,甚至是危機期,對產后適應存在障礙的婦女來說可能出現抑郁癥狀,稱為產后抑郁癥,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產后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易激惹、焦慮、恐懼、沮喪,對嬰兒及自身的健康出現過度的擔憂,嚴重者甚至出現幻覺或自殺等情況。產婦在產后發生抑郁癥,不但嚴重危害產婦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嬰兒的情感、性格、認知能力、行為的發展,給家庭及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導致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本院對產后抑郁癥的預防主要從產婦的心理著手,將本院收治的部分初產婦進行產前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母嬰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顯著降低,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定期產檢并分娩的60例產婦,將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的30例產婦作為觀察組,進行常規干預的3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20~35歲,平均年齡(27.58±2.11)歲,分娩男嬰18例,女嬰12例;對照組產婦23~38歲,平均年齡(29.72±1.94)歲,分娩男嬰15例,女嬰15例。兩組產婦在年齡、生育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是初次生育;②定期產檢且均是單胎;③均懷孕20周以上。排除標準:①心理及精神方面患有疾病;②不積極配合干預的產婦;③每月未隨訪的孕婦或不愿完成調查問卷者。此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干預。
1.2.2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產婦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其方法如下。
1.2.2.1孕婦接受產前檢查時,醫護人員要詳細向其說明妊娠期會產生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變化,對產婦的分娩感受和妊娠感受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了解和評估。
1.2.2.2因參加本次研究的產婦均為初次生育,所以醫護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耐心細致,指導產婦正確對待,積極的面對,使產婦樹立起成為優秀母親的信心。教給產婦有關妊娠以及分娩的知識,讓產婦了解和學會在分娩過程中的一些可以放松的技巧、有效的配合方法。通過多媒體技術或圖譜等工具(如:電視、宣傳冊)讓孕婦了解產后相關知識,指導產婦如何正確哺乳、給嬰兒洗澡、換尿片等。
1.2.2.3孕期需及早干預改善孕婦的社會狀態,要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念,特別對部分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加強教育,讓家屬對產婦多給予關心和幫助,明白男女平等的意義以及母嬰平安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摒棄舊觀念,才能減輕產婦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告知其產后憂郁癥的危害性和嚴重性,鼓勵孕婦進行適當的鍛煉,如去公園散散步、聽輕音樂放松心情等。對產婦進行產前心理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對產婦在產后發生抑郁癥有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情緒不良、生活條件差、家庭不幸福、有妊娠并發癥等危險因素的孕婦,對她們更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醫護人員的細心護理。指導產婦調整自身的精神狀態,通過不同途徑宣泄心中的負面情緒,強化心理素質,能大大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
1.3觀察指標
產后10d對兩組產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及評分由本科主管護師進行安排及結果分析。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自評量表(EPDS)進行抑郁程度評分:EPDS共10項,10項相加滿分為30分。陰性:總分≤12分;陽性:總分>13分,產婦即可認為是產后抑郁癥。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對生存質量進行評分:QOL包括6個領域,24個方面以及1個一般健康狀況和生存質量的評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調查問卷由主管護師當場發放,產婦親自填完后回收,并由主管護師確認問卷真實有效。觀察組和對照組共發放問卷60份,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本院自制的評分標準:85分以上為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則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u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干預后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分析
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與常規干預相比較,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干預前后抑郁情況和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產婦干預前愛丁堡產后抑郁自評(EPDS)評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EPDS評分均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定(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有研究表明,孕期出現焦慮或抑郁情緒的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會明顯增高。抑郁癥不僅僅會對孕婦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還會影響夫妻之間的關系,另外還對嬰兒的情感行為和認知能力造成影響,對家庭穩定和諧帶來嚴重的威脅。抑郁癥還可能導致產婦在產后發生精神疾病,甚至會危害到產婦的生命健康。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與健全,采用單一的預防措施治療產后抑郁癥已不能適用于每個階段,因此鼓勵發展多途徑、綜合、有針對性的預防性干預措施。綜合考慮到孕婦的心理因素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預防產后抑郁癥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措施。重視產前護理干預,家人或醫護人員隨時關注產婦的心理變化,主動為產婦排憂解難,鼓勵產婦說出自己的困惑,早發現早疏導,提供持續的心理和情感支持,使其加強自我調適、保持樂觀穩定的良好情緒。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避免產后抑郁的出現。特別是對孕期有焦慮、抑郁情緒以及有其他導致產后抑郁癥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多進行溝通與鼓勵。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在孕期給予產婦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改善產婦產期的焦慮和產后的抑郁,家屬可陪同參加孕婦學校的健康知識講座或讓各位準媽媽進行交流,醫護人員也為產婦提供必要的咨詢和幫助,使其正確認識分娩和妊娠,以便更好地配合產程、進入母親角色、掌握育嬰技巧,降低產婦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有效地防止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醫護人員堅持每日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講解母乳的喂養方法以及育兒知識,對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進行優生優育的教育,樹立正確的生育觀,讓產婦和家屬能夠正確認識男女平等問題,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對出院的產婦進行出院指導以及發放宣傳手冊,指導她們有正確的認識。綜上所述,產婦孕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后抑郁有顯著效果。不僅改善了產婦的抑郁情況,還提高了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淑香.孕期心理健康教育防治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1):96-97.
[2]張芳娣,唐英,卯姍姍.綜合護理干預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J].西部中醫藥,2016,29(3):120-122.
[3]劉靜,陳愛民.護理干預對產褥期抑郁癥患者抑郁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4):90-91.
[4]羅紫濃.產后抑郁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護理干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0):154-155.
[5]蔣惠芬.心理護理預防產后抑郁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12):99-100.
作者:張培 單位: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婦產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