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現代傳媒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全體性特點。現如今,我國部分大學生面臨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從高校的角度而言,緩解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舒緩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困惑心理,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現代傳媒所具有的特點從根本上帶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傳媒的發(fā)展帶來網絡媒介的不斷產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能產生全體性的特點。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自主性特點。現代傳媒時代,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媒介產品的推出,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教育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距離,比如,人們利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可以縮短心靈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平等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擔當指引、參謀的主要角色,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出大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自覺、自愿地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fā)展。一名高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現代傳媒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將其與教育進行全面結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進行充分調動。社會性特點。利用網絡、計算機能夠使社會信息傳播呈現出無障礙的特點,在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也能夠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大學生的角度而言,要將自身需求與社會變化進行結合,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傳媒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體驗,使大學生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應付能力不斷提高,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機遇
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機制得到完善。現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資源雖然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各種信息更新速度比較快,信息傳輸更加便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更新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種媒介產品的出現,像微博、QQ、微信等通訊功能的實現,能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可以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積極利用傳媒產品,加強傳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使傳媒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傳媒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認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體會到傳媒所帶來的平等與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性。現代傳媒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詢工作可以在網絡中進行,網絡傳媒中開設的心理交流空間、心理咨詢室等,打破了傳統心理教育所面臨的局限性,將咨詢的覆蓋率擴大。除此之外,利用現代傳媒所開展的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避免大學生害羞等心理情緒,使大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敞開心扉,將內心的心理隱私與心理困惑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輔導。現代傳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擴展。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傳媒,采取多種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比如,可以利用學校公開的論壇、貼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種聊天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體向大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向學生發(fā)放相關心理案例,建立學校心理咨詢網站,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發(fā)展與進步。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1.多種價值觀念導致大學心理認知產生迷茫。
現代傳媒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延伸出了眾多媒介產品,由于傳媒在發(fā)展中缺乏安全性,信息數量逐漸增多,信息傳輸速度加快,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認知與心理選擇變得迷茫,并且在諸多傳媒信息的推動下,大學生對信息的真假無法及時辨別,對事物的認識程度不夠,從而會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在心理認知上產生困惑與迷茫。
2.傳媒環(huán)境特點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偏頗。
現代傳媒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利用現代傳媒構建一個虛擬的社會空間。但是,這種虛擬性會導致大學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并使其缺乏監(jiān)督,容易出現放任自我、追求過度的心理,導致大學生在媒體活動中失去行為操守。現代傳媒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
3.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產生影響。
現代傳媒中,媒體的信息量比較大,信息比較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生多元化影響,也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這種發(fā)展現狀使心理教師無法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無法找出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心理問題,出現失望與失落情緒。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適應現代傳媒。
現代傳媒具有及時、方便、快捷的影響。在其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比較復雜,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不平衡,在心理發(fā)展的走向上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而部分高校在心理教育中仍然采用傳統教育方式,不僅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模式,并且也會導致大學生心理矛盾難度加大,心理壓力難以釋放。
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專題心理健康網站。目前,媒體的發(fā)展對大學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高校應該建立專業(yè)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并且利用私密聊天工具,比如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各種傳媒產品,為學生進行心理講座與心理宣傳。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體建設,進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化、媒體化。
1.增強大學生對現代傳媒的適應能力。
現代傳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進行辨證認識,對媒體信息進行正確解讀,避免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危害。與此同時,還要給予大學生心理指導,讓大學生能夠對現代傳媒有所認識,在利用現代傳媒新穎性的同時,也要進行積極思考,避免出現抽象思維的鈍化,避免快餐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為從根本上適應社會環(huán)境,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積極研究、探討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呈現出的特點。心理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利用傳媒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加強對學生、自我的培訓,根據傳媒中所出現的心理知識,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分析與掌握,使其符合心理教育方針,從根本上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發(fā)展。只有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點,在現代傳媒的指引下,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
作者:余紅梅 成燕 蔣生文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