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還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促進的措施,以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使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從而使學生快樂地度過青春時期。
一、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匱乏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存在師資匱乏的問題。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二)學校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主要以提升學校的升學率為目標。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教師只是注重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學校只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被其他課程替代。有些教師與學生溝通比較少,不能聽取學生的意見,在教學中缺乏溝通技巧。
(三)家庭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庭中,學生家長只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家長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心理學的知識,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有些家長平時工作比較忙,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
(四)不良社會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如今,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一些不良信息也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了負面影響。初中生年齡小,很難抵制外界的不良誘惑,當他們看到一些負面信息時,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發展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心理成熟比較早,但是學生的心理發展卻處于滯后的狀態。很多初中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階段,他們有時獨立,有時又非常依賴家長和教師。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關注知識教育,但是忽視了心理教育。所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客觀需要。
2.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比較叛逆,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和逃學問題。初中生在成長中,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會出現心理問題。如今,獨生子女比較多,初中生在長期的溺愛下,容易產生自私、偏執、性格孤僻等特征,他們面對挫折手足無措。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健全初中生的人格,促進初中生健康發展。
3.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還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培訓,使初中生形成堅韌的品格。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今,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非常必要。
(二)可行性
1.初中思想品德學科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
國家對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其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也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斷力。
2.思想品德課程包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正確地看待自己、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勇敢地承受挫折等,這些內容都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設定教育目標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目標比較片面。教學中,教師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播,這種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也導致教學目標非常單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設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作為次級目標,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講授知識為主線,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副線[1]。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教師應該結合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資源,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的設定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況,教師在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況后,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制定心理健康目標。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教師應該耳濡目染地感化學生。
(二)完善課堂管理
教師要完善課堂管理,在教學中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傷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合理地采用獎懲措施,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形成有效的課堂管理方式。教師應借助心理學的相關原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氛圍,為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帶動課堂氣氛。課堂教學的合理性,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三)具體策略
1.采用有機滲透的形式
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在思想品德教學的同時,找出思想品德教學和心理健康教學的結合點。思想品德課程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學內容的滲透應該本著貼切和自然的原則,確保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環環相扣。
2.采用適度滲透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適度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為5~15分鐘,否則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質量不能保證。在心理健康課程滲透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滲透的程度,不能過難。教師還要注重心理健康課程滲透的有效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調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采用靈活滲透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環節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沒有固定的方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該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通過強化心理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環節中,教師可以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結合的方式。結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二者互相滲透,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洪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必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6):61.
作者:陳文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