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作為教育的一大主體,應貫徹落實上級的文件精神,切實系統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將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探索做了梳理,以期實現不斷優化改進,提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
在全國中小學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背景下,省、市、區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實施意見與具體要求。學校作為區屬重點初中,為了貫徹落實中央教育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師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作了初步嘗試與探索。
一、建立健全領導機構,明晰規劃健全機制
學校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自2006年以來堅持不懈,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辦學的一大亮點。1.心理健康教育規劃明晰。在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尊重個性,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于把學校建設成為“個性飛揚的學園,智慧潤澤的樂園,幸福成長的家園”。時刻注重營造“家”的氛圍,讓師生在和美溫馨的校園氛圍之中幸福成長,真正將學校作為心靈的歸宿和精神的家園。特別強調要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對學生、教師、家長的個體與團體心理輔導,創建學校獨特的心理健康特色學校模式。為了更好的實現學校發展規劃的要求,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專門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3年發展規劃。2.工作機制健全。學校建立了在校長領導下,以專職心理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心理教師隊伍為骨干,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分工負責,各司其職。每學年均召開2次專題工作會議,制定年度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計劃并及時總結與完善,由心理輔導室負責落實,保證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與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參與,各自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及管理服務活動中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并在工作中加以滲透[1]。3.規章制度完善。為了保證有效落實,學校制定并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教師工作制度》、《心理教師工作守則》、《心理教師從業道德規范》、《心理咨詢基本原則》、《心理輔導室值班人員工作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
二、規范心理輔導室建設,打造心理專業教師隊伍
1.心理輔導室建設進一步規范。為加強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學校于2015年擴大了心理輔導中心規模,考察采購了先進的“學校心理管理系統”,規范了心理檔案管理;制定了心理輔導室建設方案,在校園空間緊張的情況下,增建了音樂放松室、情緒宣泄室、沙盤游戲室、自信提升室、團體輔導室,并將心理輔導室升級為心理輔導中心。2.打造心理專業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職心理教師2名,國家心理咨詢師15名。學校建立了以心理咨詢師和德育老師為主要成員的兼職心理教師隊伍,共22名。學校制定專門計劃加強對心育師資的培訓,堅持每學期對全體教師進行至少1次培訓;加大對專職心理教師、班主任的培訓力度,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培訓15課時。針對新教師、青年教師、班主任等不同教師群體進行自我認識、心理成長、學生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培訓。特別是班主任群體,班主任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與學生接觸較多,更為了解學生情況。通過對班主任簡單的心理內容的培訓,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和理論,能夠初步判斷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能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與心理支持,并結合所掌握的學生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將相關信息報至學校心理咨詢室,提供參考意見,便于心理學教師做出準確判斷。讓班主任參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單純依靠心理咨詢教師的局面,緩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與相關教師相對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2]。
三、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做好師生心理輔導工作
1.構建心理教育校本課程體系。學校于2008年將心育課納入正式課表,一直以來不斷探索心理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在課程設置上,初一至初二間周一節課;初三至初四進行專題心理輔導。在教材開發上,學校自編的《人生幸福課》心理課程被區域學校學習應用;開發的《自主管理》課程獲得山東省中小學優質課程二等獎;開發的校本課程《開心之旅》獲得全國NOC校本課程類一等獎。自2013年,學校開設《生活中的心理學》、《心理情景劇———心靈舞臺》、《繪本心世界》、《沙盤游戲———探索心靈之路》、《自信加油站》、《正能量》、《手繪心靈》系列心理選修課,主題涉及學習心理、社會心理、生命意義,形式有心理測試、活動體驗、繪本欣賞、案例分析等。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除了由專職心理教師執教的專題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在學科課堂教學及環境中也滲透心理健康課程。首先是與品德課的滲透。在教研中,將心理活動與品德課堂教學進行了充分的結合,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品德課堂成為學生歡迎的課堂。我們教研組研發的《心理活動在品德課堂中的應用與實踐》的教學成果在全區進行了經驗介紹并推廣。語文、歷史、生物等學科心理知識的融入,提高了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與每班每周一節的主題班會課相融合,廣泛融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的班會更受學生的歡迎。3.堅持心理輔導,完善工作機制。12年來,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嚴格執行心理咨詢制度。通過師生心理測評,了解師生心理健康狀況。通過面詢、信件咨詢、網絡咨詢、電話咨詢等形式接待來訪者3000余人次,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入學適應、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情緒調節、青春期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已寫成心理咨詢手記20余萬字。通過長期咨詢記錄的整理,將心理咨詢中的發展性咨詢與補救性咨詢做了分類梳理與對策研究,為進一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與借鑒[3]。
四、營造心理健康環境,加強家校合作
1.營造心理健康環境。自2012年起,學校校報開設了“連心橋”———心理老師專欄,至今已刊載心理文章37篇,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電視臺也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相應的進行專題訪談節目。學校于2010年成立了學生社團“陽光部落”,每年進行社團納新,通過團體游戲、校園心理劇、趣味心理測試、體驗心理咨詢等形式,提升團員的心理素質,并協助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成為了各班級流動的“小小心理咨詢師”[4]。2.加強家校合作。學校重視家庭教育,成立了智慧家長提升工程,在各年級每期的家長會上,都由心理輔導室確定培訓主題,或邀請家庭教育專家,或由本校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專題講座,讓家長了解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和青春期心理特點,能夠識別逆反心理的表現,并掌握簡單的心理溝通技巧,創造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5]。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委員會工作會議,了解、反饋學生心理狀況;學校要求班主任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家訪,及時做好溝通指導工作。
五、加強科研課題引領,實現區域輻射效應
1.加強科研課題引領。在省、市、縣、校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申報中,學校鼓勵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題申報,嚴格督查課題研究過程,對于優秀的心育科研成果給予獎勵,并在全校展示推廣。針對心理課堂教學模式、心理課堂教學、學校心理輔導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省市級的課題申報與研究,課題成果現已在心理教學實踐中得以推廣應用。2.實現區域輻射效應。學校心理老師通過出示省市區各級公開課、主持心理工作坊、為全區班主任和部分學校進行心理專題培訓、以及參與電臺心理訪談等方式在區域內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探索與實踐,我們切身感受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工作、師生身心健康所帶來的積極作用,專兼職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表現,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學校師生對校園生活滿意度高,全體師生和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良好。今后學校還將繼續保證心理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科滲透,心理輔導更加有效。密切與家長、社區的聯系,更好地解決學生成長的心理問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強與周邊學校、區域的合作交流,促進所在區域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東斌.建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合作模式的探索[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1):26-29.
[2]魏曉燕,王揚.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7)
[3]曲懷英.發展性咨詢與補救性咨詢相結合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2):60-63.
[4]杜麗萍.如何開展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J].人民教育,2018(12):54-57.
[5]鄭亞楠,王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9):63-65.
作者:王芳 朱愛玲 鄭亞楠 單位:淄博市張店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