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老師的教學轉型,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們國家人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并且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我們從希望可以通過適當改變現階段的教育方法和教理念,讓我們國家的學生可以受到科學、合理的教育。促進我們國家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高中學習來說,這一階段是學生中級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至關重要。藉此,本文立足于數學教育及教師本身,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老師的教學轉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數學;數學老師;教學轉型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在近幾年有了飛速的發展。為使我們國家的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更好的發展,我們國家在素質教育理論基礎之下,進行了新一輪的課改。我們要知道新課改并不是單單是改變教科書內容,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而為了更好的建設新課改任務,教師首先要進行改變。因此,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老師的教學轉型研究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教學綜述
(一)高中階段的學生性格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我們國家的教育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在不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人們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轉變,我們發現,傳統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經不再適合現階段的學生教育。就高中階段而言,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步的走向成熟,無論是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的發育都已經趨于健全。這個階段的學生思想結構已經較為完善,在小學階段和初中教學階段所慣用的思維方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并且在新時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部分學生,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雖然他們經歷了青春期,但是他們的思想仍然“桀驁不馴”。這種現象也就決定了,他們的情緒并不穩定,并且這種不穩定通常會表現在日常的學習當中[1]。
(二)數學學科與數學學習的相互關系
基于數學本身來看,它是以生活為基礎,并且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要目的的,一門源于生活但是卻要高于生活的學生。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本身便具有著較強的邏輯性,雖然經過幾次改革,現階段的高中教材要更加的契合學生的思維發展,但是對于接觸中高等數學知識的學生來說仍然具有著很大的挑戰性。通過我們對大量高中生的調查發現,現階段的高中生普遍認為數學這一學科的學習較難。并且很多學生在數學這一學科上長期沒有建樹,最后心灰意冷,放棄了數學學科的學習。然而這并不是我們課改的真正意義。因此,對于高中階段學生的數學教育,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傳統教學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教師概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傳統教育方式已經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而為了解決傳統教育帶來的問題,我們主張徹底革新傳統教育。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傳統教育同樣培育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為我們國家的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教育的優越性,更不能認為傳統教育已經無任何教育價值。本文認為,傳統教育本身并沒有錯誤,而出現問題的原因也只不過是現階段的學生不再適合傳統教育方式。我們將基于傳統教學視域,總結出高中數學教師的優缺點[2]。
1.傳統教學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教師優點
傳統教學視域下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便是“傳導授業解惑”。我們清楚的知道高中數學的難易程度是較大的,因此高中教師的引領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就數學學科本身來說,其入門的門檻相對較高。因此,高中教師則需要扮演引領者的身份,幫助學生首先邁進數學的門檻。并且我們國家對于教師的培育主要集中與大學,并且對于教師的培育具有鮮明的針對性。也就是說,數學教師在大學的學習中將會主攻數學這一門學科。并且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其從業較為專一,一生中只會教導數學這一門學科。這就使得數學教師隨著時間發展,將會積累寶貴的經驗,并且數學教師對于數學的看法及態度對于學生來說,都具有著鮮明的教學意義。而教師在學生生活中和學習中的榜樣作用,也是其它任何事物所不能替代的。
2.傳統教學視域下的高中數學教師缺點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課堂作為自己的一言堂,并且為節省大量的練習時間,教師會省略學生提問的環節。而且壓堂的情況更是家常便飯。學生面對這樣的課堂,無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力難以集中。并且高中數學教師普遍講題速度較快,課堂中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跟不上老師思路,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長時間在數學學科中沒有建樹,使得學生最終選擇放棄數學學習,而這都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的原因。并且,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之下,教師往往認為教師應該和學生發展的角色區分開來。并且教師應該“凌駕于”學生之上,最終使得學生對于教師沒有產生歸屬感,兩者之間的地位差異性也越來越大,學生心理對于教師存在著天然恐懼,即使學習方面有困難,也不愿意尋求老師的幫助[3]。
二芻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老師的教學轉型
(一)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材的編寫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促進學生不斷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減少理論知識的直接灌輸。新課改后教材的內容更加豐富,除了原來單調的數學知識,公式符號等,教材上的例題更貼近生活,常常附帶有背景知識的引入和清晰的定理的推導,甚至有的模塊還有數學歷史的介紹,更全面地讓學生體驗數學,熱愛數學[4]。
1.樹立現代教育觀
在新課標的課程標準當中,一改成績在教學中的地位,將學生發展作為了教學的主要目的。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了新課標的課程中心思想。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并且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一切為了學生[5]。
2.樹立新型師生觀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臺為中心的制度化模式。在這一模式當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演變成為了上下級的關系。學生時刻都對老師保持有高度的戒備心理。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日后教學任務的開展十分不利。在新課標中明確的指出,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合作與溝通。學生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學的主題,而教師只是扮演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形成了一種和諧、民主、互動的新型教學師生關系[6]。
(二)教師備課時的創新
1.思想觀念的改變
我們認為在新時代下,教師需要進行一定的創新,而教師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才能夠真正的建立起高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理念。所以教師首先要在備課的教學目的上創新,不拘泥于高中數學教材的具體內容,制定出既符合教學要求又容易被學生所理解的教案。
2.課程設計的改變
教學課程設計不要一味的遵循舊例,要依照高中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擁有的教學資源來進行考慮。在課程設計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練習。因地制宜的對新課導入、講授以及主要環節進行創新設計。教學的方法不能封閉僵死,可以采用發現法、提問法等各種教學方法,進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導或是講解[7]。
三結論
學生是我們國家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原動力,是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因此,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略了對于下一代的教育。數學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其具有的邏輯性,使得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可以簡單的將教師的工作定義為“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教師在高中生數學中幫助越來越大。雖然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師,轉型并不徹底,教學體系也不算完善。但是教育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應該堅實走好每一步。
參考文獻
[1]馮青青.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個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鞠濤.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超常生教學策略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王介花.高中數學差異教學下同題異構課的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張明勇.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6,13:169-170.
[5]劉杰.試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應對思路[J].時代教育,2016,10:175.
[6]李洪雙,孫成亮.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4,91:62.
[7]李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析[J].語數外學習(高中數學教學),2014,03:86.
作者:孫艷芳 單位:東方市鐵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