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改小學數學真本教學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數學教學追求數學“真本”課堂,我們需要對“真本”數學有清晰的認識。所謂“真本”教學,是指突破傳統教學的呆板、局限性,成功激活學生數學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學生自覺展開數學思考、分析、探究、歸結、展示等學習活動,以便教師建立完善的數學認知體系。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學習需要作出教學設計和規劃,以滿足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心理需求。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適宜學習情境、適時投放數學思考問題、認真篩選數學課例、及時展開學習反思活動,都可以為真本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教學驅動力,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真本教學;新課改
新課改大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需要有主體教學意識,圍繞學生學習主體展開教學設計和發動,充分按照不同群體學生實際需要進行教學調度,以突顯數學真本教學屬性特征。教師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創設適宜學習情境、投放數學問題、篩選數學課例、啟動數學反思,都能夠成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歷練學生數學思維,促使學生展開學法歸結,為后面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真正體現數學真本教學思想。
一、數學情境創設,契合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教師不妨利用一些學習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無疑也是真本數學教學的基本追求。
1.媒體情境
多媒體、白板等媒體手段的廣泛運用,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實際,利用多種媒體手段進行情境設計,給學生以更直觀的感知體驗,這樣才能有效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的思想,教師要注意與新課改基本精神要求接軌,以便作出針對性發動。實物展示、實地觀測、問題設計等,都屬于情境創設方法,教師不妨進行綜合設計,將媒體手段運用滲透其中,也能夠成功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游戲情境
小學生對游戲有特殊興趣,教師在課堂情境創設中引入游戲活動,自然能夠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游戲有其學科特點,教師要對游戲程序、游戲規則、游戲過程等因素展開整合創新處理,以提升游戲的調度效果。競猜游戲、實踐游戲、競賽游戲,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興趣取向展開對應設計,有效對接學生認知思維,形成嶄新學習促進動力。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除法》“誰打電話的時間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找出數學信息,并給學生以問題布設:笑笑和淘氣打電話,笑笑打的是國內長途電話,每分鐘0.3元,共花5.1元;而淘氣打的是國際長途電話,每分鐘需要7.2元,共花54元。這兩個人誰打電話時間更長呢?學生通過觀察多媒體情境圖片,對兩個人打電話的時間進行估算,然后再進一步細致分析,找到計算途徑,最后計算出結果,并進行比較。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操作,學生都能夠給出正確的展示。“5.1÷0.3=17(分鐘),54÷7.2=7.5(分鐘)。這樣比較之后發現,笑笑打電話時間更長一些。”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媒體情境,成功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學生通過觀察梳理操作,獲得了豐富的學習認知。
二、數學問題投放,啟動學生數學思維
在數學問題設計和投放時,教學需要觀照意識,針對學生數學基礎實際,以及其思維接軌點展開教學操作,這樣才能順利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無窮學習促進動力。
1.教師設疑
教師利用數學問題展開教學調度,促進師生互動,這是最常見的教法運用。教師需要具備整合創新意識,對數學問題設計、問題呈現形式、問題投放時機等展開深度思考,以充分發揮問題導學的作用。為提升問題設計適合度,教師需要深入教材文本之中,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度解析,對學生數學認知基礎、數學審美價值取向等因素展開研究,為學生投放更多數學懸疑問題,自然能夠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2.學生質疑
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設計,這是最有創意的教學設計之一。學生習慣教師設計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問題設計機會,讓學生針對特定數學內容展開質疑操作,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對學生質疑角度、質疑方式、質疑價值等方面做出評估,以便給出針對性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問題設計取點。“貴在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古人對質疑作用的科學歸結。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再認識》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圖案信息,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從軸對稱角度展開問題設計,看誰提出的問題更有價值。學生聽說要自己設計數學問題,都顯得特別興奮,積極行動起來。經過一番觀察思考,學生質疑問題不斷涌現:這些圖片都只是半邊圖案,另一半是什么樣子呢?利用軸對稱知識展開思考,所有的剪紙都是軸對稱圖形嗎?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軸對稱圖形,為什么一定要這樣設計呢?一些建筑都是軸對稱形狀,這樣設計有什么特別用意?教師讓學生觀察圖片,自行設計思考問題,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對全面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有重要幫助。
三、數學課例篩選,突出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從學生生活中篩選課例,讓學生利用生活認知展開數學思考,不僅突出學生主體學習意識,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生活案例
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方面的數學案例,可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數學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生活認知基礎也呈現差異性,教師對此要有充分調研,以便為學生提供適合度更高的數學課例。在課堂解讀時,教師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機會,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2.實踐操作
數學訓練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要有篩選意識,對訓練題目進行對比分析,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數學訓練。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為學生布設一些實踐性的學習機會,讓學生通過實地測量、實物觀察、生活調查、數據分析、數學實驗、案例搜集、信息查找等實踐操作,形成豐富的學習認知。例如,教學《平移》一課時,教師利用表格形式展示一個物品從甲處平移到乙處,并給學生布設了相似的操作任務:同桌兩個人合作,一個同學給出指令,將一個物體從甲處平移到指定地點,另一個同學利用方格進行圖示操作。學生根據教師布設展開互動性實踐操作活動,其學習呈現實踐性。學生親自通過實踐具體操作,其學習感知自然是深刻的、鮮活的。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學生必要的點撥和提示,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
四、數學反思啟動,強化學生學法運用
教師教學需要反思,學生學習同樣需要反思,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調動學生主動反思的意識,體現數學真本屬性。
1.反思學法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反思性的學習能力。學生反思學習行為時,教師主要針對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學習形式等方面展開考量,以便給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數學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關聯,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提供反思提示,讓學生正視自己的學法運用。
2.反思效率
學生學習效率是最值得學生展開反思的內容。教師要給出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反思學習思維之中。學生通過對學習效率的分析與解析,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矯正的方向,以便學生順利找到操作的方向,有助于學生反思學習的開展。例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一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倍數和因數定義進行解讀,然后讓學生進行互動性訓練:老師給出一些數字,你能夠快速找出其因數嗎?學生聽說有競賽性訓練,都積極行動起來。教師出示數字:18、27、36……學生快速給出答案。有學生出現了誤差,找因數有遺漏現象。教師讓學生展開反思,并自覺進行補償訓練。學生對出現的錯誤進行梳理,并邀請同桌展開合作訓練,找到尋找因數的規律。教師發動學生對錯誤進行反思,獲得不錯的學習成效。教師從不同維度、不同方向展開教學設計和調度,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感知體驗機會,以成功激活學生數學思維,形成豐富數學認知。新課改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教師利用多種教學調度手段,啟動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數學學力能力,自然成為重要追求。
參考文獻:
[1]劉秀平.凸顯數學思維,追求課堂本真[J].內蒙古教育,2017,(09).
[2]韓通清.情理相融:數學教學的本真追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
[3]卓嘉芳.打造“三味”課堂,追求小學數學的本真[J].基礎教育研究,2018,(08).
作者:周達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