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時期的初中體育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提升學習能力的同時加強身體素質訓練,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從“以生為本,分層教學”“組織游戲,提高興趣”“拉練拓展,增強意志”三方面研究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以期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體育;教學研究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初中體育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以及自主練習的方式進行,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改善,其主要表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上。這種改善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使學生在體育課堂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悟。下文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方式進行簡要闡述。
一、以生為本,分層教學
學生受家庭教育、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特點,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身體素質和基礎知識,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然后對其因材施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有所收獲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有眾多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可以提升體育教學效果和效率,增強學生課堂的滿足感和體驗感等方面。那么,教師應如何將分層教學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呢?首先教師要明確分層教學的目標,這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前提。按照初中體育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課堂表現將學生分為技能體驗組、技能掌握組和技能提高組三個層次。以足球運動為例,對于技能體驗組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運動;對于技能掌握組的學生,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指導,培養他們掌握基本的踢足球的技能;而對于技能提高組的學生,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技術指導,以提升他們在運球、傳球等方面的能力。這樣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有所收獲。
二、組織游戲,提高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一般而言,游戲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促進學生的智力思維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我們知道,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是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排斥跑步?;诖?,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通過游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跑步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將男生和女生各分為兩個小組,組織學生開展“消防車救火游戲”。游戲規則為:男生兩組、女生兩組分別進行比賽,參與的小組需要以組為單位站成一列,然后在“預備開始”提示后,從操場的西側,手持一杯水起跑,到操場的東側后將水倒入透明的盒子里,最后哪個小組最先將盒子盛滿水,哪個小組獲勝。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游戲的斗志,提升學生跑步的積極性,對于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既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還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豐富的課堂體驗和感悟。
三、拉練拓展,增強意志
如今,拓展訓練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體驗培訓方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創建特殊的教學環境,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于增強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助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不過,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拉練拓展時,還應尊重實際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更容易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素質上都得到提升。比如在氣溫適宜的春、秋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爬山、踏青等活動;在炎熱的夏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室內體育館開展游泳接力活動;在天氣比較寒冷的冬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長跑拉練、室內瑜伽等活動。這樣,因時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開展體育拓展活動,對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有重要的作用??傊?,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必須要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然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初中體育課堂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課堂體驗和感悟,從而在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滿足素質教育對全面發展的要求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憲國.新課改下初中體育創新教學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
[2]黃建英.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
作者:楊建池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郭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