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主體任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有著積極作用。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能夠洗滌學生的心靈,是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關注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自主閱讀中掌握推開閱讀之門的金鑰匙,才能在有效的閱讀中感受不同故事、品味不同人生、實現自我發展。也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每一本書的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書寫一段奇妙的人生。學生要想探索不同的世界,就要自主走入每一本書,在閱讀中體會不同的人、事、物。這里所說的閱讀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即學生主動、積極、自愿閱讀,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強制下、被動地進行閱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將重點放在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那么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呢?教師必須協調語文閱讀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好如下工作:
一、創設合適閱讀環境,提供豐富閱讀書目
(一)營造合適閱讀環境。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校而居。環境的作用不可忽視,在語文閱讀中合適的環境對學生的閱讀活動有著無形的推動作用,它能夠潛移默化帶領學生走入書香世界,讓學生被書籍吸引,從而自覺地投入閱讀活動。尤其是在小學,學生對周邊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這時教師為學生創造合適的閱讀環境,能夠更好地利用環境牽引學生的思緒,讓學生在環境作用下自覺地投入閱讀。這里所說的環境主要有兩個重點,分別為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1]。在學校環境中的班級環境里,教師要多次用言語暗示的方式告訴學生讀書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上敲下重錘,這樣學生會自覺形成意識,即讀書十分重要。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中的裝飾欄、板報等,加入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還要建立班級的讀書角,定期開展“流動書籍”活動。這樣能夠讓整個班級書香滿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閱讀積極性也會被大大激發。家庭的閱讀環境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老師應當充分發揮橋梁作用,和家長密切溝通、配合。一方面,傳遞給家長閱讀的重要性信息,讓家長能夠支持教師的閱讀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建立帶有書香氣息的家庭氛圍,如定期和孩子進行閱讀活動,建立家庭讀書角等,都能讓學生時時刻刻處于閱讀氛圍之中,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二)提供豐富閱讀書目。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閱讀書目各種各樣。一些不健康的書籍或一些“快餐文化”吸引著學生,實際上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閱讀,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教師就要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課標要求,為學生推薦豐富多彩的閱讀書目,囊括天文地理、科教文化等[2]。一年級的學生文字認識還不多,教師可以推薦繪本或文字較少的優秀書目,抓住孩子的眼球。如《團圓》《哪吒鬧海》《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等到了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較多,教師則可以結合課標要求,為學生推薦種類繁多的書目,如《呼蘭河傳》《中國出了個鄧小平》《生命的密碼》《靈性的王國》等。
二、激情趣味閱讀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閱讀興趣的發展。學生若有足夠的閱讀興趣,自然能夠投入閱讀活動,進而實現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和教師一起探究閱讀文本世界中感受閱讀的魅力。
(一)以問導讀,促進探究。“學起于疑,疑源于思。”要想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師就要通過層層鋪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抓住學生的好奇點,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巧妙運用問題導讀法,以問題推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如在學習《泉城》時,教師可以提出可思考問題:“大家知道泉城在什么地方嗎?為什么這個城市會被叫作泉城呢?”這個問題具有總體性,學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會積極地投入書本閱讀,且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的放矢。
(二)情景創設,加深體驗。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給學生如臨其境、似真似幻的體驗,能夠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受,讓學生走入閱讀文本的世界[3]。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景,可以利用多媒體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目的是加深學生的語文閱讀體驗,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從而自覺投入閱讀活動。如在開展《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帶領學生通過視頻回到那個年代,讓學生看到革命烈士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怕犧牲的勇敢、堅定的愛國情懷,一個又一個畫面給學生視覺以沖擊,能夠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探究欲望,從而發展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達到激趣的目的。
三、圍繞語文教材內容,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一)捉題眼,教會學生質疑問難。閱讀的第一步便是讀題目,讀題目能夠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的主旨,同時趣味的題目能夠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題眼入手,在閱讀題目中質疑問難,找尋閱讀的方向。如在閱讀《出色的老師》時,學生就能夠通過讀題目,思考如下的問題,如“為什么是出色的老師?”“出色的老師是誰?”等。
(二)明內容,選擇合適閱讀模式。不同的閱讀文本采用的“讀”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古詩類、詩歌類,學生需要朗讀,在讀出聲中感受詩歌的畫面;如小說類,學生則需要快速默讀,在閱讀過程中抓住重點的人物、故事情節等。不同的閱讀模式有不同的效果,對應不同的文本,是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需要注意的[4]。
(三)找重點,積累文本好詞佳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必須手、腦、眼并用,眼睛看著、腦袋里思考、手勾畫。在閱讀中邊讀邊抓住文章重點內容、勾畫好詞佳句、寫下新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
(四)抓關鍵,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理解透徹文本,深入體會文章,教師就要在課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抓住閱讀關鍵的能力,這里所說的關鍵包括抓住中心、抓住含義深刻的語句、抓住過渡句三個方面。只有學生在自主閱讀活動中能夠抓住關鍵,學生才能進行有效的文本閱讀。如在學習《詹天佑》時,文章開頭一句寫到“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的“杰出”“愛國”都是文章描寫詹天佑的中心,學生抓住這一中心句,自然能夠快速理解課文。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小學閱讀教學,更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培養,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中開辟屬于學生閱讀天地。
【參考文獻】
[1]李陽.培養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主要方法研究[J].小學時代,2020(09).
[2]員美英.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J].學周刊,2020(08).
[3]姚沁華.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3).
[4]普布措姆.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J].視界觀,2020(06).
作者:謝忠華 單位:南平市順昌縣大干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