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挫折教育的滲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針對小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從語文學科教育的視角對滲透挫折教育進行分析,結合學科教學提出小學生挫折教育的具體方法和策略,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教學支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挫折教育
當前,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平時生活中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在學校教育中,這種性格習慣導致的學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現象時常出現,因此,結合學校教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挫折教育,對于糾正小學生的不良性格,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很有必要。筆者從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出發,闡述對學生的挫折教育。
一、加強教師教育培訓,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觀念是實踐的指導,任何實踐的開展和改進都需要相應的觀念改變作為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挫折教育的重要實踐創新,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編傳統教學中只關注學生成績,不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落后教學觀念,真正以生為本,將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作為語文教學的目標。例如,構建教師培訓機制,通過以專題培訓的形式對教師進行不定期的語文教學理念培訓,通過培訓讓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的新思維、新理念,幫助學生理解和實踐新課程理念和挫折教育的理念,轉變傳統教學下的“知識本位”理念。此外,要加強對新教師、年輕教師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認識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不僅是班主任和思政教育老師的事,同時也是包括語文在內的所有學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構建教師培訓機制,幫助教師及時掌握語文教學和學生挫折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維、新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挫折教育的基本路徑。
二、改善語文教學行為,豐富挫折教育形式
在小學語文挫折教育中,利用聽、說、讀、寫四個基本環節,形式多樣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滲透,能夠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挫折教育的實效。例如,創設有利的教學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多方位滲透挫折教育。教師在課前備課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和設計滲透挫折教育的切入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挫折教育的有效滲透。在課堂教學階段則要利用聽、說、讀、寫等教學具體內容對學生滲透挫折教育。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挫折體驗機會,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難度較高的考試,提出難度較高的問題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挫折體驗機會,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最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在抗挫能力方面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對于家長嬌慣造成的學生性格懦弱,抗挫折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通過家長的配合提高挫折教育的實效。而對于學習困難抗挫能力差的學生則要及時給予學習上的幫助和關心,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抓住“教”的創新和改變,堅持“以生為本”,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滲透挫折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和完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挫折教育滲透的實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三、學生自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本身,挫折教育既要注重“教”這一環節的改進和完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的作用。例如,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的各種體育活動、知識競賽等,在活動中體驗挫折,體驗失敗,增加挫折經驗,鍛煉自身應對挫折的技能。學生要學會自主學習,進行挫折的自我監控。小學生要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用自己學習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不是凡事依靠父母或老師,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和習慣。此外,學生還要積極學習語文課本中的榜樣人物,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對抗挫折的精神品質。此外,小學生還要學會自我反思,通過自主反思,在客觀分析自身優勢和不足的基礎上制定切合實際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在不斷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樹立信心和勇氣。小學生自主學習是培養小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前提,是小學生對自我進行情感調控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要著重引導小學生加強自身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提升其知識積累、挫折經驗積累,逐步提高自身應對挫折的技能。利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滲透挫折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創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貫徹落實挫折教育,同時還要注重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實際和學科教育規律的挫折教育滲透實踐路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平.中小學生挫折教育指導[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
[2]秦立榮.論挫折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6(6).
作者:張曄 單位:江蘇南通師范學校第三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