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智障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由于智障兒童自身的缺陷導致其語文學習存在障礙,所以,給智障兒童營造優越而適宜的學習環境,將教育融入到智障兒童的生活當中去,讓孩子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本文通過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智障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策略,以期對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
智障兒童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身體及智力缺陷,導致對其進行教育的難度較大。加上近年來,我國智障兒童的數量也在增加,這就給智障兒童教育者提出了新難題和考驗,培智學校結合智障兒童的發展趨勢及特點,逐漸轉變教學方式和方法,生活化教學成為培智學校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語文教學又是最基礎也是最首要的教學內容,培養智障兒童準確流利地講話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智障兒童語文教學效果,廣大培智教師逐漸探索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新模式,從而讓每個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會、融入家庭、融入生活。
一、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智障兒童的數量有增無減,這部分特殊兒童由于受到智力影響,學習能力較弱,他們多數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學習興趣不高甚至不懂得什么是學習、怎樣去學習。這就要求培智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高度關注這些孩子,緊密結合他們的認知、習慣、特點等,先研究與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策略,然后針對不同的智障兒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等,將語文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尋找合適的教學內容,增加語文課堂生活化內容,讓語文教學回歸自然生活,貼近生活,這是目前我們培智學校要共同努力實現的教學目標。
二、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可行性研究
(一)生活教育理論具有可行性
偉大教育家盧梭讓愛彌兒生活在自然中,讓他從游戲、種植、木工的勞動中習得知識、得到感悟,他的實踐證明,生活實踐可以造就孩子,孩子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各種知識和本領。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學生,具有直觀和感知深刻的特點,因此生活化教育理論不僅具有可行性,而且還具有高效性。
(二)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生活化教學具有可行性
皮亞杰的知識構建理論認為:“生活是在自己本身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主動的活動內容中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人們是要在各種各樣的生活體驗中獲得對事物、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的,沒有生活這個載體,學習就是空談。所以,學習并不是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轉移給另一個人的頭腦,而是學習主體通過生活體驗,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積累和提升的[1]。對于智障兒童的教育,首先是讓其能夠學習生活的本領,語文教育則是培養其正常溝通交流的能力。由于智障兒童接受能力較差,只有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情境,反復運用、強調,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智障兒童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
(1)廣大培智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到智障兒童的學習效果,因此,廣大培智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研究、考察等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要求,達到提高智障兒童語文學習水平的能力。
(2)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智障兒童智力發展相對較慢,教師要盡量在課堂上引入學生生活的內容和場景,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盡量讓智障兒童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內容中來。培智教師可以適當地根據教學內容,采取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制作PPT,播放影像資料,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等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讓智障兒童充分掌握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和常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2]。
(3)將智障兒童帶到課外去,讓他們接觸生活和大自然,在親身體驗中學習語文知識。雖然教室是實習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場所,但教學不一定要在教室內進行。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適當地把孩子們帶到戶外,帶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直接接觸事物,比在教室里枯燥的講解,孩子們會理解得更快更好一些。另外,戶外學習生活更有利于智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與利于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健康的心智。廣大培智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更加開放、更加高效的室外生活化教學方法,將語文教學和智障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高效。
(4)培智學校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不管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廣大培智學校要結合形式需要,培養和提高廣大語文教學的教學能力,改革不適應新形勢的教學方式方法,結合智障兒童的自身特點,采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綜合多種手段將生活化教學形成一種教學常態,給學生一個輕松而有效的學習環境,讓智障兒童能夠快樂地成長[3]。夏丏尊先生有段名言:“學校是個池,學生是魚,而師愛則是水。若無師愛,那么,無水之池,無水之魚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任何教育都是需要付出愛的教育,作為培智學校的教師,本身從事的就是更為特殊的教育,用愛付出,用心鉆研,科學施教,是我們這些從教者應該做到的。
參考文獻
[1]黃華.基于智障兒童語文教學中生活化現象的思考[J].學苑教育,2014,(4):36.
[2]周娟.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J].教育論壇,2016,(6):23.
作者:李佳娜 單位: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育智輔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