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音樂教學探析(4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小學生人格的特征
小學生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容忽視的,他們雖然年齡小,思想不成熟,但是他們的人格是具有可塑性和易變性的。
1.可塑性
兒童的可塑性是指社會,學校,家庭和生活環境能夠對他們的生活習慣,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為規范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生接觸到的人,家人,老師的言行舉止,道德素養是很有影響的。
2.易變性
由于現階段我國的現狀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到了很多方的關注和愛,所以,他們潛移默化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在上學后與同學發生沖突,這時,學生家長處理學生的錯誤時方式是很重要的,如果使用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心里和生理上的雙重的創傷。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畢竟是不太高的,所以他們的人格是會因生活的環境,受教育的程度而改變的。小學生的人格和心里健康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然而,有研究表示,學生的心里障礙和心里異常甚至心理缺陷是目前不容忽視的嚴重的問題。所謂的人格缺陷是指正常人身上均有所體現,他們的某些特征對于正常而言是一種亞健康和邊緣狀態,也可以說是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
二、音樂學科教學對小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作用以及二者關系
音樂學科教學是指以培養理解和運用本組,本國和外國音樂知識,樂曲等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育學相統一的活動。音樂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聽,長,甚至條,談等的能力為目標并通過音樂教學的內容進行品德教育,審美教育以及思維的訓練。健康的人格正是需要在智慧,道德,審美人格中完美統一,真善美是健全人格的真正含義。音樂學習對人的素質成長起到促進作用,學習器樂和聲樂給人啟迪,在人的身心健康上起著積極的作用。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標準明確表示:一個健康人不但要生理健康,而且更要心理健康。具有喚醒、聯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培養,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音樂教育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中國先秦時期的孔子和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東西方的大思想家們不約而同的注意到具有健全的人格需要有創造性,需要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特性。在健全健康人格的過程中,需要有知識的學習也需要有對于美的熏陶和教導。在音樂學科教學中,美得以充分的體現,音樂的美感,音樂的塑造都會使得學生對于沒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對于學生的人格培養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音樂教學中培養兒童健康人格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中特別強調: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他指出:“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須稍加培養,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若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我國幼兒教育事業開拓者陳鶴琴也一再強調:“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因此,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兒童教育的首要目的。教學活動是以師生雙方為主體的活動,所以,教師需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系統的進行教學。在對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中,需要從知識,能力和心里多方面著手。社會普遍認同的健康人格為參考,只有學生發揮自我人格的優點,克服缺點,在實踐中運用健康的人格標準來進行調節自我的行為準則,才能夠真正地建立健康的人格。最后,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認同音樂藝術家的健康任何和卓著功績。老師應充分利用樂曲中的信息對同學進行深刻的教育,讓同學心中由一個模范,從而可以從意識上進行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傊魳纷鳛樾W的一門工具學科,需要教師自覺地在學科只是傳授,能力培養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四、結束語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21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技興國最大的障礙不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資源問題,而是國民素質問題,而健全的人格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性格的形成是有連續性的,后期的發展離不開早期的影響。兒童早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兒童的一些認識和行為如果錯過這個時期,以后就難以彌補。兒童早期所具有的某些品質可能影響個體一生的發展。健全的早期教育對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謝芳 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文藝小學
第二篇:小學音樂歡樂教學運用法則
一、歡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具體發展的狀況
小學音樂的學習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而放松自己的心情,從而能夠接受教師說講述的知識。但是在現代教育中,歡樂教學的理療模式卻還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教師所使用的歡樂教學的效果不夠突出,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致無法得以有效的提升,甚至于部分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受到限制,無法讓小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而感受到愉悅并從內心深處而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此外,很多教師并沒有重視自己的學生的情感表達,如:教師只是簡單的介紹了課本中的音樂知識而播放一些歡樂、悲傷等情感樂曲給學生而不能深刻的感受其中的節奏和語調,導致小學生不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樂感而迷茫。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不能吝嗇于知識的傳遞和制度的限制,并且教師還需要巧妙躲避限制而妙用歡樂教學的理療模式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樂感。
二、小學教育階段歡樂理療教學模式的運用法則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烈,而這一特性卻是教導學生最好的資源,所以教師需要合理的運用好奇這一資源,而不是如同傳統教學一樣草草了事,使得小學生缺乏對音樂興致。因此,為保證小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的學習而感受到學習中的愉悅,教師需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運用歡樂理療的教學模式。
1、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在學習中與同學互教互助
音樂是人們避不可避的一類言語,所以為使得小學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鼓勵小學生與身邊的同學互教互助,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成績。例如:以湘教版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為例,某校教師為使得自己的學生能夠同時提升對音樂認識境界,教師總是會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互教互助升華自己的內心,如:這位教師為了自己的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同學交流互助,這位教師專門建造了一個名為“音樂小天地”的音樂交流會,而這位教師每次上完書中的理論知識后,教師總是會留予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小學生在這片小天地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比如說:教師在上完《魯冰花》后,教師留予10分鐘之間給學生自己在“音樂小天地”中學習,讓小學生通過自己在“音樂小天地”中的互教互助提升自身的能力。
2、利用一些較簡單的動作強化小學生的學習
在小學教育階段,多數小學生比較愛動來動去,根本就不可能在椅子上坐太久。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點來教導學生,使得小學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從而讓小學生通過“動”來高效率的學習其中的知識。例如:以湘教版小學音樂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運用歡樂理療的教學模式。而某校教師從教學的角度解決了小學生動來動去的這一劣性——這位教師利用一些簡單的動作代替原有的小學音樂知識,比如說:教師在教導小學生學唱《搖籃曲》這一課時之時,教師首先學生學會唱其中的曲譜;其次教師才會利用打拍子的形式讓自己的學生感受其中的節奏,并讓小學生習慣這個節奏。最后,教師還會讓小學生在打拍子的同時學習唱《搖籃曲》中的內容,如: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從而使得小學音樂更加簡單易懂,并使得小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知識以及讓小學生感受愉悅。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小學生的教育階段中,教師需要在原有的教學手段中創新,使得歡樂與小學音樂相融為一體。而為保證小學生能夠高效率的學習其音樂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就需要教師把游戲或者其余一些較為簡單的動作引入教學課堂,而不是如同傳統教學一樣草草了事;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運用歡樂理療的教學模式,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樂感,從而改變如同死海般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使得小學音樂更加簡單易懂,并使得小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接受其中所涉及的知識以及讓小學生感受愉悅。
作者:劉怡妤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小學
第三篇:小學音樂低段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
一、小組合作學習,設立合作互動
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互動很重要。作為老師來說,課堂上應該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音樂課,教師應該關注音樂上有才藝的學生,讓這類學生能在組內起到引領作用。所以,合理的搭配小組成員,能夠幫助本組成員在相互合作過程中提高有效性。根據音樂課合作的要求,給予學生相互建組的權利,能夠給學生有種新鮮感,幫助他們對合作有熱情、有興趣。另外,小組成員一定要分工明確,小組的組長在合作中的作用也尤為重要。在低年級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還可以進行角色的互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體驗和鍛煉。當出現合作中不合理現象發生時,作為教師應該更為關注小組的每位同學的感受,幫助他們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所以說合作的互動很重要,需要每個人之間的團結合作。比如在教學二年級音樂《火車開了》時,筆者讓學生按照之前的分組進行合作,要求是背唱歌曲,由組長帶頭,帶領本組成員一起合作。孩子們熱情非常高,每個組還都有合作的互動,即大家一起分角色表演。展示的時候還能讓每個成員進行講解自己表演的角色,這種互動幫助每個學生建立自信。
二、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形式變化
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形式應經常進行變化,讓學生更加樂于合作。小學音樂課共設置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風格歌曲學唱。當學習完一個單元后,筆者總是讓學生對本單元特別喜歡的歌曲進行再創造,比如改變拍子或者創編歌詞等。還會把小組合作的要求交給學生,讓學生課后可以相互討論,還會提供一些歌表演的動作以及不同歌曲的視頻。讓他們通過提前的練習,到課堂上來進行組內交流、討論。以此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包括回去與家長的交流,在他人的幫助下合作會更有意義,也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創編的能力。在音樂課《大樹媽媽》中,為了讓學生更為了解這首歌表達內容,甚至如何教育學生從小學會感恩父母。筆者提前布置作業:回去和媽媽一起唱、一起表演。孩子們都很積極,基本學會這首歌后就開始自己表演了,就是為了回去和媽媽一起表演唱。到了課堂上,筆者還會讓他們先交流自己的做法,自己如何和媽媽一起表演唱的。孩子們個個積極舉手發言,說明了自己回去后是如何跟爸媽一起的。接下來的合作就相當的順利,每個組都表現的不錯,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孩子們的熱情高漲,更愿意合作表演了。所以說,學習方式的改變不僅使課堂更為活躍,還能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育。
三、小組合作學習,教師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應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中的主導作用。因為,教師是合作中學生學習的有力促進者,是學生活動的向導。作為老師,還是學生小組合作的合作者,更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觀察學習合作的情況,給學生啟發,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這些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必須途徑,只有課堂的合作有意義,才能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才會讓每個學生愛學習、愛合作,我們的音樂課也能讓學生真正感興趣。在欣賞曲《口哨與小狗》中,如何合作成為孩子們的小難題。不過,老師會在合作中幫助他們。例如:會在每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幫助他們找到音樂中每一個角色的定位,尤其是讓學生如何跟隨音樂做動作,如何表演的更像。孩子們也非常高興能通過合作表演這首欣賞曲,提高課堂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以此體現。
四、總結
小學低段音樂課,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那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今后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將作為重頭戲,通過以上的一些方式教師幫助學生有效的進行合作,相信合作會更有價值,合作會更為有效。
作者:周潔 單位:常州市新北區國英小學
第四篇:小學音樂教學游戲教學應用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更多的是對學生音樂感知的一種培養,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美學意識的形成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的整個階段,教師應該注重情感音樂的應用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其對音樂藝術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實踐中,教師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和模仿者。此外,教學的實踐性相對缺乏,使得教學效果無法保證。小學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所使用的樂器都是由教師一人來操作,學生只是去聽和感受,未能有機會接觸到樂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從而影響了其學習的興趣。加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氛圍相對僵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等都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音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教師應積極探討教學方式等的改革與創新。結合游戲教學的特點,將其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
(1)將游戲教學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要遵循靈活應用的基本原則。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游戲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機結合,并予以靈活應用。此外,要充分認識游戲教學的輔助作用。游戲教學應用的過程中,遵循靈活應用的基本原則,對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將游戲教學與音樂教學有機結合,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氛圍得以改善,也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2)對游戲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推動游戲教學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完美結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對于游戲的應用以及游戲每個環節的設計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游戲教學的積極作用,教師要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教學任務等,對游戲環節予以科學合理的設計,從而將兩者有機融合,更好地挖掘音樂教學的內在美,使游戲和教學活動實現統一,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3)充分發揮游戲的趣味性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游戲教學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將其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時,要結合教學的內容,以多樣化和趣味性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游戲進行精心選擇,使其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示和學習的平臺,給學生更多的成功體驗,增強其學習的信心。比如,在樂理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歌曲旋律進行截取,制作成節奏卡片,結合班級學生的數量來確定每種節奏卡片的數量。游戲應用中,讓學生按照游唱課的隊形站好,選擇一個類型的節奏卡片給隊伍最后的同學,讓其在前面同學的后背上輕輕敲出卡片上的節奏,依次傳遞,由最前面的同學在黑板上寫出它感受的節奏。根據每組學生的表現,對最快的一組給出10分。這種游戲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樂理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鍛煉。
(4)綜合應用多種教學資源,豐富游戲教學。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教學資源也變得更為豐富,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技術來豐富游戲教學的內容,并將其合理地應用于音樂教學中。通過網絡資源來豐富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使其外在形式和內容更為多樣化。此外,教學資源的綜合應用,能夠使游戲更具趣味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音樂感知和音樂審美能力等綜合提升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總結
將游戲教學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能夠更好地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陶冶情操,對其健康成長及綜合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積極的作用。
作者:吳玉琴 單位:福建省平潭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