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興趣、營造氛圍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說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面對的是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保持度低的小學生群體,許多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展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教學情境和氛圍,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音樂欣賞是具有主體性的創造活動,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來激發興趣、營造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圍繞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為音樂欣賞教學做好相關準備,如充分熟悉音樂作品、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收集教學內容相關資料等等,才能避免在教學中因準備不足而簡單說教,而是將音樂欣賞通過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內容展示出來,才能增添課堂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的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欣賞中去。
2、音樂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不斷改進中,教師還需要遵循一些能體現音樂教學活動共性和規律的教學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寓教于樂的原則。即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音樂學習當成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尤其是面對處于音樂入門階段的小學生,更應該讓他們在快樂中欣賞和學習,才能讓他們最大限度地體驗音樂的美感和韻律,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該是一個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過程。
二是情感體驗的原則。根據人的心理發展過程,欣賞是由知覺欣賞進入情感體驗,最后到達理性欣賞,因此欣賞教育始終要具有獨特的感情色彩。在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應盡量開拓學生的音樂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將欣賞音樂變成創造性地學習和情感式的體驗音樂,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探索音樂的奧秘,與音樂的距離才更近。
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兒童在各階段的音樂能力和素質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教師在進行包括音樂欣賞在內的整個音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充分考慮個體對音樂欣賞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特別是對那些音樂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耐心的輔導和鼓勵,才能使他們有所收獲和進步,教師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音樂欣賞的教學工作。
3、音樂教學中將“聽”、“看”、“說”、“唱”相結合
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淺,音樂知識少,再加上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教師有必采用聽、看、說、唱相結合的方法,多形式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讓整堂音樂欣賞課“亮”起來。
一是聽。“聽”是欣賞作品的關鍵,也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進行聯想的第一步,教師可先讓小學生感性地聽,即讓他們整體感受音樂,再讓其理性地聽,即通過講授音樂故事、音樂知識或主題,使學生感性地聽。
二是看。“看”是欣賞的輔助,即讓學生通過視覺體驗來感受音樂作品的美。許多教師采用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形式作為輔助,在音樂欣賞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把握“看”的時間,不宜過長。
三是說。“說”是欣賞作品的深入,也是教師引導學生更多參與音樂欣賞中的方式,即教師在教學中,可對學生發起關于音樂情緒、音樂主題等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對所欣賞的音樂的聽后感,這種方式將有助于學生對音樂加深理解。
四是唱。“唱”作為音樂欣賞的基礎環節之一,是“欣賞”的有效補充,能讓音樂欣賞課不僅僅發揮“欣賞”的作用,還可以遷移和擴展學生的音樂能力,使學生在唱的過程豐富了情感體驗,并對作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因此,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音樂欣賞作品,讓學生入境地去演唱作品。(本文來自于《現代閱讀·教育版》雜志。《現代閱讀·教育版》雜志簡介詳見)
4、總結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它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針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現狀,教師應在遵循寓教于樂、情感體驗等原則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來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并將“聽”、“看”、“說”、“唱”相結合等方法不斷地優化和改進教學,真正達到新課標通過音樂欣賞課來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力的要求。
作者:周麗君 單位:內蒙古牙克石市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