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應用奧爾夫音樂,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小學音樂課程體系當中,唱游律動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認知發展不成熟,開展唱游律動課的難度是比較大的,這需要教師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趣味性和創新性強的教學手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應用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對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希望為音樂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
素質教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需要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以此來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陶冶學生情操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樂的世界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內心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進而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格。這個過程當中,唱游律動課具有的特殊的韻律特征和較強的音樂感染力不僅受到了音樂教師的青睞,也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音樂的律動下,學生可以將心靈與身體有機結合,能夠對音樂作品的情感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
一、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概述
奧爾夫音樂并不是某個具體的音樂作品,而是一種特殊的音樂教育體系,它有著深遠的影響。該體系下的音樂教學不僅包含音樂本身的節奏、旋律和音高等元素,還與律動、游戲、戲劇表演等多種形式之間有所關聯。奧爾夫音樂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征,促進了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融合,強調讓音樂回歸傳統歌、舞、樂等相互結合的狀態。奧爾夫音樂體系下,學生可以通過即興演奏等多樣化的形式,來表達其他藝術形式。
二、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價值
(一)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的價值
唱游律動課是一種個性化比較強的音樂教育形式,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之外,也能開發他們的潛能。根據研究,人的大腦當中蘊藏著非常大的運動潛能,如果開發得當,這些潛能將可以充分地發揮出來,而如果利用得當,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當前,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左腦與右腦的分別開發。無論是在音樂學科還是其他學科當中,對學生左腦的開發力度要高于對右腦的開發力度,這是因為左腦主要負責知識的記憶學習。而唱游律動課就是開發學生右腦的重要形式,這可以使學生基于現有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形式來實現藝術與韻律之間的有效融合,以此來對大腦皮層的發展產生刺激,促進左右腦的同步發展。
(二)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價值
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當中,融入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是一個新的亮點。在對該教育體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參考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的特征,找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方式。這個過程中,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為音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途徑,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對于認知水平比較低的學生來說,這種節奏感強的訓練和學習方式、韻律感強的行為方式是比較新奇的體驗,在音樂與其他藝術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運動能力都可以得到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三、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策略
(一)游戲導入,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根據奧爾夫音樂理論,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開展唱游律動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導入,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來。針對學生認知水平低、身體協調性弱以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特性,教師可以創編一些趣味性比較強、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使他們在游戲當中進行即興演繹和模仿,快速地進入到音樂學習狀態當中來,并對相關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小鴨子游泳》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歌詞的內容組織“小鴨子游泳”的游戲。同時,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集與之相關的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使他們了解小鴨子游泳時的狀態、身體前進的姿態以及腳掌的姿勢等。在這個基礎上,播放音樂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表演。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對兒歌形成基本的認識,進而為后續的游唱和律動訓練奠定基礎。
(二)運用音樂節奏,讓音樂教學回歸原本
奧爾夫音樂理論強調使音樂回歸原本的特性,回歸到歌、樂與舞蹈動作相互融合的狀態,這與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是相符的。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音樂的節奏來開展“原本性”的教學活動,基于學生的天性與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唱游律動課當中,教師可以引入奧爾夫音樂理論中的“節奏基石”理論為教學活動提供指導。“節奏基石”指的是使用節奏感和音樂性強的文字和詞語來開展音樂誦讀,其中,比較常用的就是疊字和疊詞。教師要為學生播放舒緩的音樂,要求他們誦讀這些疊字和疊詞,并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音樂的節奏,培養節奏感。例如,《天凈沙•鶯鶯燕燕春春》就是一首由疊字構成的簡短詩詞,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鋼琴曲《卡農》,引導他們跟著音樂的節奏朗讀這首詩詞。
(三)加強聲勢動作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根據奧爾夫音樂理論,音樂與身體動作時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時難以從抽象的層面來感知音樂,也無法通過視覺感知的形式來學習音樂,而通過肢體動作來對音樂進行感知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唱游律動課上,教師要重視基本聲勢動作的訓練。聲勢指的是以人體作為樂器來進行發聲和演奏,比較常用的形式包括跺腳、拍腿、拍手、打響指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這些基本的聲勢動作,并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開展教學活動。當學生熟悉了這四種動作之后,教師要播放簡單的音樂,引導學生以單一的聲勢動作打出音樂節拍,最后讓他們綜合使用這四種聲勢動作來完成復雜音樂的節拍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通過跺腳這種單一的聲勢動作來完成“四拍子游戲”,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增加聲勢動作的種類,要求他們通過多種聲勢動作的相互配合來完成游戲。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掌握聲勢動作與音樂節奏、音樂旋律、音高等藝術元素融合的方法,最終提高音樂感知力。
(四)引入純節奏性的樂器,引導學生即興演奏音樂
唱游律動課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主動地運用樂器來完成即興演奏,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音樂表達體系,用音樂來表達內心情感。奧爾夫音樂理論指出,學生學習音樂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學生的自主參與,需要使用簡單的樂器來進行即興演奏,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個性化創作。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在唱游律動課上引入串鈴、手鼓、三角鐵等簡單的純節奏性音樂,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唱游律動練習。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隨意進行演奏,然后逐步按照節奏和旋律進行演奏,最終讓他們使用手中的樂器演奏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并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激發創造力。教師還可以讓兩個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由一個學生負責樂器的演奏,另一個學生配合節奏進行唱游或者律動,使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提高音樂綜合能力。
四、在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要點
(一)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專業素養
當前,部分音樂教師對奧爾夫音樂理論不夠了解,唱游律動課的開展也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能力,找到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音樂教學方式。在唱游律動課程當中,運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還促進了他們的身心發展,展現出了音樂的治愈效果。因此,教師要主動學習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找到將其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認知情感和觀察力。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集與奧爾夫音樂、唱游律動課有關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二)遵循奧爾夫音樂課程訓練的特點
奧爾夫音樂課程訓練具有主題化與單元化的特征,教師在運用該教育體系的時候要遵循這兩個特點。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難以馬上進入狀態,教師要從唱游與律動中找到突破口,通過動靜結合、彼此交替的形式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開展主題性強的活動,將主題作為中心來開展音樂練習活動,也可以將學習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單元,讓學生根據運用奧爾夫音樂理論來學習各個單元的內容。通過這種形式,學生能夠更好地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并以此作為線索,逐步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支持下,小學音樂唱游律動課可以變成一個學生感受音樂、體驗情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平臺。學生在生動與歡樂的氣氛當中,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藝術素養在唱游律動課上,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導入的方式來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運用音樂節奏讓音樂教學回歸原本,加強聲勢動作訓練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引入純節奏性的樂器讓學生即興演奏音樂作品。
作者:陳欣 荊秀麗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