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生對話小學英語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各抒己見,嶄露英語個性頭角
要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形成生生對話的生動課堂局面,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各抒己見的課堂環境是前提,為學生設計一個生動有趣的討論主題是基本方法。小學英語生生對話課堂氛圍的營造,要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讓學生能說,給予學生最基本的展示空間是激發學生個性的必備條件;二是讓學生會說,英語課堂畢竟不同于母語,引導生生對話首先要確保討論內容簡單易懂;三是讓學生喜歡說,教師設計的主題一定要富有趣味,充滿吸引力。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三年級英語《Colours》這一單元內容時,筆者在教學“red”“yellow”“green”“orange”這四個代表顏色的單詞后,設計了“身邊的顏色”這一主題,讓學生找一找,看身邊是否有包含這四種顏色的物品,并告訴老師或同伴。這樣的主題設計緊扣生活實際,取材簡單,學生目之所及的東西都帶有顏色,要找出這四種顏色的東西一點都不難,所有學生都能做到;另外,這樣的主題設計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答案不唯一,學生可以不斷地找,不斷地說,有利于在反復陳述中鞏固單詞識記掌握句法。如“我又找到一個帶顏色的東西。”“whatcolourisit?”“It'sorange.”通過讓學生積極開口,各抒己見,逐漸嶄露英語個性頭角,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二、交流思想,生成英語學習合力
如果說營造氛圍,讓學生各抒己見,踴躍展示是互動教學活動的開端,那么引導學生進行溝通互動,形成學習合力則是互動教學的核心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呢?根據目標結構理論,幫助學生樹立共同目標,形成學習共同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從兩方面進行引導:一是從活動設計上進行引導,利用任務驅動法,設計集體互動任務,讓學生在任務引導下開展互動,完成有效的交流協作;二是從評價機制上進行引導,通過制定小組評價機制,將數名學生捆綁成學習共同體,促使學生進行合作互動,形成學習合力。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四年級英語《Ournewhome》時,筆者就創設了“一起編兒歌”的互動任務,筆者讓學生兩人一組,根據筆者示范的內容,利用所學單詞和句子編一首兒歌,編完大家互相說一說,評一評,看哪組編得最好。解釋規則后筆者開始示范“Where,where,whereistheclock?Here,here,inthelivingroom.”筆者示范后學生開始編創兒歌。通過這樣的引導互動,讓學生根據提示齊心協力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彼此成長。
三、經驗升華,實現學生共同發展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思考比讀書更重要。”可見對于已有經驗的及時總結,比一味組織互動實踐活動更重要。教師要利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將互動討論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做法進行集中展示、總結和升華,擴大互動討論成果,促進學生共同發展。基于小學英語課堂實際,筆者認為,搭建展示舞臺引導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經驗總結陳述,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整合總結的方法最有效。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Drawinginthepark》的互動教學后,筆者利用二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總結經驗。為了確保經驗展示活動有效進行,筆者在開始之前做了大量的鼓勵工作:一方面明確告訴學生無論說得好不好,敢說就是棒的,另一方面利用激勵法,對最早上臺說的學生給予獎勵。學生漸漸放下心理包袱,逐漸有小組上臺交流經驗,如一個小組交流他們記單詞的方法是將“tree,flower,hill”分作一組“,boat,river,lake”分作一組,這樣記憶效果更好。這樣的經驗交流活動,有利于學生互通成果,共同成長。
四、結語
以生生對話為主要內容的英語互動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作用和相互促進作用,勢必成為未來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基于課程現狀,教師在開展互動教學時,仍應重視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在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同時,將互動內容牢牢把控在課程教學目標內,使生生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麗風景線。
作者:秦蓓蓓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賓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