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快樂體育下小學體育田徑教學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田徑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對田徑訓練的熱情不高,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效果。面對這一現狀,融入快樂體育理念,提升田徑教學的魅力,已經成為一線體育教師關注的重點。文章主要對當前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現狀進行簡要分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的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教學;優化路徑;身體素質
田徑運動是一項基礎性的運動,也是最為古老的體育運動。與其他運動形式相比,田徑運動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但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是鍛煉學生體質和意志的最終方式。但在調查中發現,田徑訓練由于方式單調、教學過程乏味,與天真活潑的小學生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矛盾,致使學生出現了消極訓練、逃避訓練的現象,難以真正實現田徑教育的目的。
一、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現狀
(一)學生對田徑運動缺乏
興趣在眾多的體育項目中,以籃球、足球為代表的球類運動更受小學生的喜愛,而小學生對田徑訓練項目的興趣比較低。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田徑運動本身的趣味性比較低,并且運動過程中對學生的體能消耗比較大;小學生本身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在田徑訓練的時候容易出現厭煩情緒。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學生對田徑運動興趣低下,甚至出現了厭煩訓練、逃避訓練等現象。
(二)田徑訓練模式單一
田徑運動屬于相對比較簡單的運動項目,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教學時,常常忽視教學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只是一味地指導學生進行跑、跳等的訓練。但是田徑訓練對學生的體能消耗比較大,學生在漫無目的的訓練中,很快就會出現體能下降的現象,進而產生痛苦的心理,以至于制約了田徑訓練的效果。
(三)田徑考評制度不夠完善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中,考評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當前的小學田徑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會制定出詳細的考評制度,基本上都是采用體育考試的形式進行,認為學生只要達標了就可以。還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實施考評制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考評制度缺乏,或者考評制度不夠科學、合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無法真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自己也缺乏反思的動力,久而久之就會使田徑教學進入一個惡性循環[1]。
二、融入快樂教育理念,優化小學體育田徑教學
(一)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
制訂科學、合理的田徑訓練計劃,是實施快樂田徑教育的基礎和關鍵。以往,體育教師在制訂田徑訓練計劃時,由于對田徑教學的研究不夠全面、深刻,過分突出田徑運動的競技性,忽視了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心發展規律。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制訂田徑訓練計劃時,應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最終目標,精準掌握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等,結合小學生的自身承受能力等,對訓練的內容、任務、重點和強度等進行調整。體育教師還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改進田徑訓練方法,使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獲得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教師在制訂田徑訓練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科學、合理、周密、細致”的原則,結合全年的訓練任務,對教學計劃進行分解和細化,使其成為月訓練計劃、周訓練計劃等。此外,為了強化學生的訓練效果,體育教師還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田徑訓練時間,可充分借助早操、課后活動等時間,采用見縫插針的方式進行訓練。
(二)融入趣味性內容,關注學生的情感
最新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體育鍛煉的最終目的不只是增強小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要關注小學生的情感,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在體育訓練中逐漸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陽光的心態等,最終實現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基于此,教師應秉持快樂體育教育理念,在優化課堂教學時,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喜好,重視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適當弱化田徑教學內容的競技性,增添趣味性的內容,以便于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耐力跑訓練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需求,增加一些野外生存、戶外越野知識,使枯燥的田徑訓練與求生能力結合起來,如此不僅能夠拓展教學內容,也能夠提升田徑訓練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在田徑訓練的過程中,融入一些健康知識,指導小學生結合自身體質,意識到田徑訓練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融入一些田徑運動員的故事,使小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激發出田徑訓練的興趣和積極性[2]。
(三)營造趣味性的教學環境
環境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是影響學生學習狀態的關鍵性因素。尤其是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更容易受到教學環境、課堂氛圍的影響。基于此,在快樂體育理念的引導下,體育教師在優化田徑訓練時,應多關注教學環境、課堂氛圍的營造。首先,教師應加強和學生的情感溝通,真正關心、愛護和鼓勵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做到這一點,學生才能在體育教師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其次,在具體的田徑訓練中,教師還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情感需求等,適當融入訓練游戲,借助游戲化的訓練方式,激活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再次,教師在營造趣味環境的過程中,還應投放一些趣味性的運動材料,使小學生在這些趣味材料的吸引下,主動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在以往的田徑運動中,由于訓練材料單一,小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因此教師在營造趣味教學環境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提供趣味性材料。例如在排球架子上拉起一條鐵絲,用學生從家中帶來的廢棄毛絨玩具進行裝飾,引導學生在30米處,利用標槍對毛絨玩具進行“擊殺”。如此,通過趣味性的田徑運動材料,小學生的體育學習欲望就會被迅速激發,還能形成一定的比賽氛圍,使小學生開開心心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最后,教師要注意營造競爭性的氛圍。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具有極強的表現欲望和競爭意識。在營造趣味田徑氛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刻意創設一個具有競爭性的田徑運動氛圍,使小學生在表現欲望、競爭意識的趨勢下,主動參與到田徑運動中。
(四)調整田徑教學的難度,實施分層教學
在傳統的體育田徑訓練中,教師基本上按照統一的方案進行訓練。但是這種“一刀切”的訓練方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身體素質、體育素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一刀切”的訓練模式常常導致班級中的學生出現“吃不飽”或“消化不了”的現象。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逐漸喪失田徑訓練的興趣。因此,秉持著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師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田徑訓練的難度進行調整,借助分層教學模式來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之前,應通過多種方式調查和了解小學生的體能、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并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內容和強度,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均可通過田徑訓練,完成既定的訓練目標,找到田徑運動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尤其要關注運動水平比較差的學生,不僅要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技術指導和幫助,還應引導其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參加田徑運動。教師要借助語言或肢體鼓勵等方式,堅定學生的田徑訓練信念,使其順利地完成田徑訓練項目。
(五)反思教學方式,實施快樂教學
傳統的田徑訓練模式容易導致小學生在田徑訓練中進入惡性循環,難以達到既定的訓練目標,甚至還會導致小學生在訓練中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面對這一現狀,在快樂體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結合具體的訓練內容、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真正提升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的趣味性。首先,融入趣味性游戲。基于小學生喜歡游戲的天性,體育教師在實施快樂體育訓練時,可以結合田徑訓練的內容,融入一些趣味性的田徑游戲,包括穿越封鎖線、兔子舞、跳格子等,促使學生在體育游戲的吸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分組接力競賽等方式,或者讓學生模仿兔子跳、鴨子步、蛙跳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田徑訓練的樂趣,從而很好地完成田徑訓練目標。其次,融入藝術元素。在田徑訓練過程中,小學生常常出現身體疲勞等現象。此時,重復的田徑訓練會增加小學生的心理負擔,或導致其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適當融入藝術元素,借助音樂對學生的心情進行調節,使學生在田徑與音樂的融合中,放松心理壓力,緩解身體疲勞,進而消除對體育訓練的畏懼感和厭惡感。再次,融入信息技術。當前,信息技術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因此,在快樂體育理念的引導下,小學體育教師在優化田徑訓練時,也可以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以增添田徑訓練的趣味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田徑比賽的節目,激發學生的田徑訓練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反復呈現田徑訓練技巧等內容,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增強對田徑訓練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知識延伸和內容拓展,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田徑知識。最后,融入趣味示范。與傳統的文化課學習模式不同,田徑學習主要是“學動作、學技巧”,旨在引領學生掌握各種田徑運動技能。在具體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示范教學,并在示范過程中對動作技巧進行講解。以往,教師的示范教學常常是“一板一眼”,十分枯燥,不僅制約了小學生的田徑學習興趣,也難以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田徑運動的技巧。基于此,在趣味田徑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重視示范環節的優化,可融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加強直觀感知,以增強趣味性。教師也可以結合示范動作,融入一些趣味表達方式,使田徑示范不再枯燥乏味。
(六)完善自我,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體育教師作為田徑教育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學素養,直接決定了田徑教學的效果。可以說,專業和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在開展趣味田徑運動的時候,面臨的難度比較小,往往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專業和教學能力較低的教師,在開展趣味田徑教學時,常常一籌莫展。調查發現,當前體育教師的體育素養不夠全面,在開展趣味田徑教學時,容易出現技能不夠、課堂掌控力不足等現象,這不僅難以激發小學生的田徑參與程度,也容易制約田徑教學的質量。面對這一現狀,為了切實保障趣味田徑的順利展開,教師的整體素養必須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各地學校應該完善招聘計劃,從專業的體育院校招聘一批年輕的、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給學校的體育教師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另一方面,各地學校還應該完善教師的培訓機制,使體育教師通過專業培訓,對趣味田徑教學形成深刻、全面的認識,并掌握相關的教學技能。學校也可以派遣體育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觀摩學習,或者參與學術交流活動,使教師在觀摩和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以更好地滿足趣味田徑教學的需求。最后,體育教師還應在日常教學之余,靈活借助網絡等媒體進行“充電”,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以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
(七)善用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參與程度
從教師的層面來說,教學評價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體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評價的結果,了解小學生的田徑訓練情況,并據此調整和優化田徑訓練計劃,以便于更好地開展訓練教學。從學生的層面來說,教學評價是對體育運動興趣的激勵、喚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夠強化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基于此,在快樂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對傳統的田徑評價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一方面,基于小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素養參差不齊的現狀,教師必須拒絕統一的評價標準,而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標準,尤其針對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比較低的學生,教師應適當放低評價標準,以免學生因達不到評價標準而產生放棄的念頭。另一方面,教師要以促進小學生的發展為導向,摒棄傳統的批評式評價方式,努力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通過評價樹立自信心,使其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到田徑訓練之中。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意志力的關鍵。針對當前學生體育訓練興趣低下的現狀,教師必須堅持快樂體育的理念,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融入趣味性內容,營造趣味性環境,調整教學難度,實施快樂教學,優化教學評價等,不斷提升田徑訓練的趣味性,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田徑訓練需求。
作者:王保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和平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