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體育課程設置與優化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體能訓練導向是指學生在體育鍛煉時,將著眼點立足于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上。小學體育課程開展中,學校和教研部門要充分借助體育資源對當前課程進行精準定位、科學評估、重新架構,在充分利用既有體育資源基礎上,促進學生體質健康不斷提升。具體來說,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
一、精準定位,突出體育課程設置體能導向
第一,要更新體育訓練的理念。要以《小學生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為依托,結合各自學校實際和學生個性特征,結合當前體適能教學發展的現狀,小學體育教學要完善課程與教材設置,開發出適合小學生體質的課程體系,用全新教材引領教學實踐。第二,要明確目標整合的要求。在體育課程設置的體能轉向中,要采取標準的運作措施,進行目標分解和實踐整合。所謂目標分解,就是要結合《小學生體育課程指導綱要》要求,將體能訓練目標落實為運動參與目標、技能目標、身體素質指標、心理健康要素和社會適應性等幾個方面。然后,要根據上述目標,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組織教學內容,考慮因為年齡段不同、接受能力差異而造成的相關要素連續性。在此基礎上,將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有機結合,實現目標選擇與整合,促進課程目標更好地轉變為學習目標。第三,要突出教學內容分類與選擇。在教學內容上,要借助現代先進的體適能訓練方法與實踐,融合進小學體育課程中去。要重視相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在橫向、縱向層面的要素協調性。小學體育課程設置上,要包含理論知識、技能組成、拓展開發等多方面內容,要根據學生專長、興趣,結合課程實際和學校需求,采取課題化、小型化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好地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學習。
二、多措并舉,促進體能教學與體育課程融合
第一,根據小學生體質特征,依托專項訓練內容,分析體能訓練模式、手段與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策略。第二,改變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教學訓練模式,強化技術訓練與體能訓練的結合,確保用體能為技術發展提供保障。第三,完善運動能力與認知能力的雙向互動,強化理論內容的學習,讓小學生了解體能訓練的目的及意義,養成自覺鍛煉習慣和意識。
三、抓住重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師體能培訓
體能教練在體能訓練與課程優化中,對于學生的體能鍛煉有極強的指導價值和意義。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準確把握體能訓練的發展導向,積極參與到體能培訓進程中去。既要學習并梳理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營養學等方面的知識,有的放矢地為學生制定完善的計劃,也要加強體能訓練的方式、方法探索,開發出適合小學生體質的運動方法、鍛煉手段,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實現自身體能的有效提升。
作者:王昱隆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南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