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主要以講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結構為切入點,分析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并提出了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措施,并在此前提下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進行了一番探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是屬于整個小學課程教育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該學科的每一個知識點均是經過嚴密推敲而集成的。具備數學素養,換而言之,也就是意味著是會運用數學思路及數學理念去觀察身邊的生活,也會對生活中的日常現象做出詳細的解析。而要想培養良好的數學素養,則首先得需要較強的邏輯、判斷等相關能力。
一核心素養的結構
根據國內外對小學數學的相關研究可了解到,對于核心素養的涵義在國際上并沒有明確的解釋,但每一個國家都有重視對核心素養的培養,且認為只有采取數學學習則可掌握其核心素養,因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的特別產物。通過相關學者的多次實踐探究得知[1],數學人文、思想、認知等是核心素養的主要結構。審美、動機則是數學人文起點,具體來說是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具有一定認知度對數學模型進行構建,感受數學結構的魅力,經過對有關數學閱讀的學習,來學會寫作的;而數學認知是指學會用數學去看待生活,并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對數學的結構進行詮釋,并達成屬于自己的一套解釋方法;學習認知,則是當學生從愿意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進入到會學習階段,則也就表示了其會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模型去對數學疑難題及繁雜的生活現象進行應對。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例題,是讓學生抓糖果并將最終數據給出,另外再讓學生抓豆子同樣也給出數據。最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這數據結果不同。并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學會主動思索問題。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
(一)數感
數感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首要內容,也就是對數和數間的關系感悟,簡言之就是對數的深刻理解。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對數的認識和理解是自數數開始的,辨認具體實物對象數量逐步建立的,是一個漸進過程。比如:通過猜想來鍛煉學生的數感,在除法教學中,先指導學生口算“60÷3、15÷3”,在體驗到容易計算后,讓學生猜想事先編好的題目“80÷4、60÷2=、90÷3、40÷2、24÷2”等題目中。在教學中,可組織學生開展數字計算的猜想活動,不在于學生可否快速、準確答對,關鍵在于通過此種活動有意識的培養的數感和探究能力。
(二)模型思想
所謂數學模型,就是應用數學語言概括或近似描述客觀事物的特征、數量關系及空間方式的一個數學結構。其表現方式主要是數學符號、表達式及圖表,所以其和符號思想存在諸多共通點,有著普遍性意義,是當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數學思想中模型思想有著重要地位。倘若符號思想更為強調抽象空間及符號表達,則模型思想則更為強調數學的實際應用,也就是通過數學的結構化特性來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生產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誠然,將現實情境進行數學結構化也是一個抽象化過程。在新課改小學數學中,有這么一類內容可借助模型思想方法進行解答,即相遇、追擊的數學問題。在課堂講解這些問題時,可以現實生活例子進行教學,把學生逐步帶進數學氛圍中,然后引導其將實際生活中的實例抽象為模型,再把此種模型應用具體數學題中。譬如:在正式上課前,數學教師先向學生問到“大家都應該坐汽車,那么在車上有沒有看到旁邊的車有些快,有些慢,在乘車過程中,有看過超車現象嗎?”,在學生肯定回答后,再問“你們思考過倘若后車要追上前車或者超越它要滿足什么條件?倘若前后兩車車速相同,后車能超越前車嗎?假如后車速度是5km/h,前車是2km/h,那則兩車距離10km時計時,后車需多久超過車?”基于這些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轉變成數學模型,從繁到簡,然后具體到圖形上,講完后再引導學生練習相關習題,充分體會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三)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講課,使學生深刻認識所學的數學知識不單單在考試做題上,同時還能切實的解決實際問題,一旦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的作用后,必然會留心去觀察生活,親自去驗證學到的數學知識能否適用。譬如:一年級加法教學中,可拿學生熟悉的實例來講解。在課堂上,可事先準備一些糖果,引導并鼓勵學生主動舉手回答提問,讓學生站起來之后,拿出糖果,對學生說:“現在你手中沒有任何東西,假如我先給一塊糖果,那你手中有幾塊?我再給你3塊,現在有幾塊?”回答正確全部給他,回答錯誤只給1塊,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其認識到數學的應用性。再如: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學中,可事先準備粉筆盒,然后在講臺上擺作長方形,讓學生數每邊盒數,再兩邊相乘,看總是否為總盒數。再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以強化學生學以致用認識,切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逐步樹立數學的應用意識。
(四)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明確要求的教學目標。在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有這樣的題目:一籃子內可放5個橘子,小明手中有27個橘子,則需要幾個籃子能全部裝下?對于此種問題學生一時難以下手,因27除5,無法除盡,存在余數,正常學生答到用5個籃子。此時教師用粉筆作為例子說明,可直觀、具體的給學生講解透徹,實際要6個籃子。此問題并不難,在講完后,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多思考此類問題,譬如:小A醫院排隊看病,前面已有14個人,每次叫4個,則需要幾次才會叫到他?通過這樣的實際例子,啟發學生主動去思考,發散其思維,拓寬其思路。再如:追擊問題,學生可嘗試自己出題,可將車換作船,改為追擊相遇的問題,或兩車相遇問題等。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學生發散、創新,讓學生能舉一反三,以培養和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舉措
(一)創建扎實的數學基礎
任意一門學科都需要從基礎知識學起,數學也不例外,因此數學素養的結構必須是要具備良好基礎前提下而展開的。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是構成數學素養的基本條件之一,而對于數學的學習是需通過一個數、一個公式等相關數學題而集成,而一旦離開數學知識只是泛泛而談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那么就會讓學生感到迷惑。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素養的重要性,并從基本知識為起點[4],使得讓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堅固而靈活。因為只有靈活巧妙地去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利用,才能夠對數學整體素養和數學思維的高度加以提高。
(二)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
存在于世界中任何一物,則都有其相關原則和規律。而采取怎樣的態度去看待世界,這需要深奧的哲學問題來給予解釋。站在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則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實效性。數學中著重于對判斷水平及邏輯思維的重視,這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是極為有用的,所以,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邏輯和判斷等相關能力的基礎上,激勵學生要善于通過數學的眼睛去認知周圍的一切事物。當遇到問題時,第一需要做的是對其進行推理,通過所看到的現象去看本質,而不是一味地躁動和不安。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值得使用數學思維去處理,而學生應當對問題中所夾雜的條件進行丟棄,從而直接看到問題的本身原因。
(三)強化形象及抽象思維結合能力培養
針對于數學這門學科而言,其本身就具備了很多的抽象事物。而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抽象事物和具體事物聯合的能力。例如,在立體幾何中,眾多的圖形是離不開學生想象力的,而學生需要將具體形象和抽象思維融合,在能有效快速應對數學問題。例如,當在對長方形體積這一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去對自己身處的教師發揮想象,將屋頂與四周實墻給抹掉,只存在線條,實際也就是一個長方體的結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于這樣的例子,對本質的東西給予除開,剩下的則是本質實用的東西。而學生具備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結合,對他們后期的生活面對困難是有一定幫助的,進而達到對其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培養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可以有效對小學數學教育本身及意義進行全面的體現,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問題之一。所以,在小學的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對有關數學知識及技能傳授的基礎上,對其的核心素養培養給予高度的重視,指導學生參與核心素養的構建和提升過程,盡最大程度去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作者:王伊美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參考文獻
[1]黃冬金.淺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J].讀與寫雜志,2016,10:214—215.
[2]張瑩瑩.朱麗.吳曉璐.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6,9:103—104.
[3]何小亞.學生數學素養指標的理論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13—15.
[4]康世剛.宋乃慶.論數學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數學通報,2015,54:9—12.
[5]崔海江.關注核心素養,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小學數學教育,2014,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