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學習教學特點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態度上具有不穩定性。小學生處在懵懂的學習階段,該學生群體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很容易受到影響并發生改變,在小學數學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態度的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自身原因和教師原因。小學生個性差異大,易發生變化,他們對小學數學第一印象態度就不同,主要取決于其是否能對小學數學產生興趣。其次數學本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知識點是一環扣一環,一旦發生知識鏈斷裂就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較大的,鼓勵和批評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方法上具有盲目性。小學生對學習方法只有很模糊的意識,只知道按照老師給的方向,沿著鋪好的路去學習,在自主學習上是完全沒有意識的,更別提擁有一套系統的學習方法。小學教學中過分看重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只要考出好成績,不在乎學習的方法,這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方法意識的建立。小學數學學習在學習心理上不成熟。小學生玩耍心較強,想什么做什么,毫無理性的邏輯思維可言,主要還是依靠教師的引導和鞭策。小學生思想不夠堅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總體就是“小貓釣魚”表現。
二、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
學習態度的不穩定性就要求在教學上要從學生和教師兩個面抓起,保證學生長久端正的學習態度。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除法的時候就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置情境,比如分糖果、買辣條等,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再者要保證學生學習的連貫性,要及時發現斷鏈現象并解決,例如,除法教學從口算到筆算,再到有余數除法、除法應用題都是一環扣一環,一旦脫節后面的學習就很吃力。學習方法的盲目性就要求教學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必須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狀態,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后進一步形成學習方法意識。比如,在統計教學課程中必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統計實踐,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統計的概念,有一個統計方法的理解掌握過程,并以此擴展到其他教學內容。學習心理的不成熟就要求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到課堂上來。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全方位地監督學生的學習,在約束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同時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提出更高要求,在有限時間內發揮課時的最大效用,避免課后學生因自身問題達不到教師的任務要求。
三、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從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和其對教學的影響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在保證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約束和引導。不僅要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保證學生持久地端正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形成,教學方法上還需要不斷地摸索。
作者:楊小紅 單位:重慶市開縣高橋鎮齊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