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動手中的小學數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在動手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選擇性認知傾向,能夠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情緒,展開主動而積極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樂之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小學生生性好動,有著很強的動手能力,給予學生更多動手的權利,讓學生展開積極的動手操作,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更能在動手中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來制作教學具。如讓學生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來制作各種幾何模型。學生一聽到要讓自己來幫助教師制作學具,立馬來了興致,都非常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學具的制作中來。如有的學生利用硬紙片來制作圓柱、圓錐,利用小木棍來制作平行四邊形等。這樣的環節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與運用知識的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自己的個性,來制作一些富有個性與新意的教學具。如有的學生將制作好的模型貼上彩紙、畫上各種不同的圖案等,讓這些原本枯燥的數學教具穿上新衣,這樣也會讓整個數學教學因這些新奇的教學具而變得更加有活力,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與學習熱情。
二、在動手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在以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而機械的接受地位,只是在接受現成的書本知識,學生只是在記憶結果,在解題時依舊不知從何下手,找不到解題的思路,更不要說創造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而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再現數學家發現真理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地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要讓學生在動手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以實現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定理時,如果依舊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即使教師講解得再詳細,學生聽得很明了,但是學生并沒有將這些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轉化成直接經驗,學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直接經驗,這樣才能透過表面達到對知識的本質理解與認知。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任意剪出多個三角形,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來探究三角形內角和。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不斷地進行剪切、拼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有的小組將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有的小組用量角器逐一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再加在一起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必要的啟發與指導,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將這些直觀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從而深刻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知識點。
三、在動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與邏輯性,這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也就是說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要將思維與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在操作中使大腦得到發展,在動腦中讓雙手成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知識點時,在通過小組合作初步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將一個大三角形剪成兩個小三角形,讓學生思考,這個大三角形和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再將兩個完全一樣的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思考這兩個小三角形和拼成的大三角形內角和又各是多少。學生出現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大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剪成兩個小三角形后,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90度;而后面的小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拼成的大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持有這樣看法的學生大有人在,但是他們自己又覺得哪里不對,有的則認為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此時再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用之前的方法來求解剪切前后與拼組前后各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并讓學生思考,剪切前后與拼裝前后的三角形有什么內在的聯系。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的積極動手與動腦中,學生便可以透過這些表象達到對這一知識點的深刻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方法,學會數學思維。
四、結語
總之,我們要結合數學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中來燃起求知的熱情,理解知識,學會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讓數學教學因動手操作而變得更精彩。
作者:李曉明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臨港商務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