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新時期的教育環境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因此,作為一名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發展中的小學數學教師,應本著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采取科學的程序和方法展開數學教學活動,力求使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實現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則會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材內容;多媒體技術;生活化元素;優質性問題
核心素養是時展之下的一種教育新思想,而學生擁有數學核心素養以后則能夠以更加熱忱的學習態度參與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讓學生擁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及內涵,明白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成長需要所帶來的積極作用,進而本著為學生長遠發展著想的教學態度找出優質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迎合當今社會生活的需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從事小學數學教師這一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立足于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下,教師認識到了教材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發生著變化,僅憑自身的教學經驗授課并不能夠保證學生所獲取的知識與技能能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甚至還會做許多無用功。因此,作為一名深受新課改教育理念指導的小學數學教師,應長期保持研究教材內容的積極態度,立足于教材內容展開教學實踐活動,確保所講授的數學知識符合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實際生活的需要,以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技能,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情感,從而達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比如,以教學《乘法運算定律》這一節為例,首先,我便立足于教材內容研究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開門見山地對學生說道:“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那么了解這些運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呢?”在學生回答了“使運算簡便”這幾個字后導入了課題。然后,我引導學生經歷了知識遷移的過程,旨在學生通過加法運算定律自主探究出乘法運算定律,進而以實際問題檢驗了學生的創造表現力。之后,我以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理清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形成了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最后,我讓學生嘗試自主總結學習內容,指名學生敘述了總結成果,從而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地知識反饋,簡單地對學生做了課堂小結,組織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立足于教材內容展開數學教學活動,為學生順利學習本課內容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日后進行簡便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切實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接受直觀形象的畫面,所以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發展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阻礙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座大山,但是在多媒體技術走進教育領域中以后,這一教學難題已經完全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作為一名處在豐富教育資源之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可借助被人們所公認的優質教育資源多媒體技術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形象的畫面下充分體會到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實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比如,以教學《觀察物體(二)》這一節為例,首先,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圖像,讓學生看到了不同的形狀,在增加學生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導入了新課。然后,為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合理想象,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形狀的能力。之后,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了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圖形,讓學生嘗試用語言敘述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不同形狀,由此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了解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具有針對性的知識反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這樣,我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展開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以直觀畫面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情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科具有獨特的美與魅力這一特點的認同感,充分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幾何知識的能力,高效實現了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導入生活化元素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事實證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數學知識,所以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而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數學知識最單純的目的之一便是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數學,數學在生活中有所應用。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生活化元素,執行新課程改革背景將小學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做有機融合的要求,完成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比如,以教學《平均數》這一節為例,首先,我將學生最為熟悉的“考試成績”為引導語言,說道:“在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的數學平均分是90分,你們猜猜每個人的分數大概是多少分?”從而為學生介紹了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然后,我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將實際生活中的場景轉變為數學元素,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平均數的性質,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使學生懂得了移多補少、先合后分等計算方法來求平均數,從而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據分析、比較等多種方式的能力。之后,在學生掌握了平均數的基礎上,引入了富有挑戰性的拓展性內容,從而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此次活動中增強了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使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體驗。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為學生介紹了平均數在統計學中的意義,讓學生交流了平均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樣,我通過導入生活化元素展開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完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
四、設計優質性問題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既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組成部分,對學生日后的生活與工作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一般來說,學生推理能力往往會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但是問題設計的合理與否還在于教師是否具備了新的教育理念。因此,作為一名新時期教育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懂得深入分析教材內容,了解學生認知,設計優質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主動去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充分達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比如,以教學《可能性》這一節為例,首先,我講述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成語故事———《守株待兔》,進而對學生說道:“農夫是否可以等到兔子并不是一件確定的事情,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也有大小,今天咱們就來研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然后,我詢問了學生在課下經常玩的游戲,在學生回答后,對學生提問道:“你們平時都是怎樣決定玩游戲的先后順序呢?”從而引導學生說出了“拋硬幣”這種方法。之后,為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引導學生探索了“拋硬幣”這一方法是否公平的試驗,并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了如何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高了學生設計合理游戲規則的能力。最后,我引導學生整理了學習內容,讓學生之間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以學生熟悉的成語故事、喜歡的游戲內容設計優質性問題展開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游戲規則公平性的含義,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切實達到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總而言之,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還有許多,而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還需要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繼續以嶄新的教育理念去探究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與態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高效實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確保學生擁有面對未來社會生活發展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意義上得到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錢娟.推進生本課堂,發展核心素養———例談基于數學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建設[J].數學教學通訊,2019(25):65-66.
[2]汪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必備品格”及其培養途徑———核心素養視角之下[J].數學教學通訊,2019(22):62+68.
[3]劉霞.從學科知識到核心素養———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前瞻性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9(19):21-22.
[4]陳宗久.用心思索大膽前行———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9(17):68-69
作者:葉盛久 單位: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店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