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意識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相對較弱。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構建生動有趣的生本課堂;積極推動課堂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基于師生平等理念,創設和諧共進的教學氛圍;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推進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觀。不僅要更加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要結合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情,持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數學;學生主體意識;教學策略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數學教師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做出積極的轉變,不僅要轉變個人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更要在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互動等實踐環節做出積極的改變,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數學教師還應當結合農村學校學生的具體學情,開發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資源,優化數學教學的課堂環境,充分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多思、多想、勤學、勤練,實現知識、能力與思維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
一、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意識的影響因素
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明顯,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對數學還沒有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而影響農村小學數學學習主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首先,農村學校的一些教師教育理念相對落后,還是習慣于傳統灌輸性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被動,對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效率相對較低的。其次,有的農村數學教師為了樹立自己的課堂權威,對學生要求過于嚴厲,很少與學生進行親切的互動,致使學生對數學教師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相對弱化。再次,農村學校教師對數學教材有較大的依賴性,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相對滯后于城鎮學校教師,這也淡化了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意識。
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構建生動有趣的生本課堂
要想提升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意識,教師必須首先實現思想上的積極轉變,要把學生看成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關心學生的學習困難,重視對學生個體的學情分析,樹立更加科學的數學教學理念。一方面,加強小學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多創設一些趣味化的教學情境,用“著跟發展”的觀點,全面地提出教學任務,而后優選教學方案,根據教學任務、班級特點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創設情境的途徑。如,生活展現情境,選擇生活中學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語言描述情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真摯、飽滿的情感,生動描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及人地關系的發展變化過程,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多媒體演示情境,通過電腦模擬,從聲、光、形、色、音等多種創意中獲取知識,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情趣,活躍思維,喚起其注意力。這樣的設計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調動起來,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編“虛擬商店”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利用虛擬的班級幣來購買虛擬物品。在學會認識、應用人民幣的過程中,學會基本的找零、計算等技能,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這樣,學生在求知過程就不會枯燥乏味,學習起來便饒有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應加強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應用,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不要一味依賴數學教材,還應當結合教學目標創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這樣便于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活動,進入學習狀態。
(二)積極推動課堂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深刻領悟生本教育的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不能一套模式、一個節奏,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控制,多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設多元的、富有層次的數學問題: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主要是什么?在你的身邊有哪些軸對稱圖形?對圖形進行旋轉后,是否還是軸對稱圖形?對你發現的軸對稱圖形可以裁剪成幾個新的軸對稱圖形?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不僅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基于師生平等理念,創設和諧共進的教學氛圍
師生關系是數學課堂環節上的重要一環,和諧的師生關系,可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更愿意反饋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數學教師要注意個人在授課過程中的語氣和態度,不能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要用平等的態度和平易近人的語氣與學生溝通,還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或故事調節課堂氣氛,通過個人的魅力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施加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小學數學的習題課上,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教師過于嚴厲的批評指正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過于統一的習題教學形式也缺乏針對性。所以,教師可以更多的采取小組互動教學、思維導圖教學等方式,對習題教學環境進行優化,開展更多的個性化的指導,這樣學生的主體思維才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和發展。
(四)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推進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觀
現階段,農村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由于農村小學財力、教師信息化素質等因素的限制,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換代的能力存在較大滯后性。于此,首先應加大農村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力度,增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意識,讓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上的呈現可以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深奧的數學概念、定理。同時,借助微課、微視頻等新媒體工具,教師可以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等多個教學環節進行優化,讓數學知識的傳授變得更加系統,更貼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規律,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例如,在“位置與方向”教學前,很多學生對平面圖形上的方向識別覺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先讓學生預習,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實例,讓學生將圖形的位置與方向和實物相結合,掌握方向的辨別方法,在教學結束后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布置一些課外作業,在網絡上分享一些自主學習資料等??傊谵r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數學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不僅要更加突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反思性學習,更要結合農村小學生的數學學情,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程度,培養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持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得文.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J].學周刊,2018(29).
[2]盧良芳.注重數學實驗展示探索過程積累思想方法——提升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數學,2016(10).
作者:毛小燕 單位:閩清縣池園鎮麗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