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科學探究式學習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創設趣味化的科學教學情境,優化問題設置
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活動,首先需要創設一定的探究的條件,例如,在進行一些主題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通過一些材料等,創設相應的科學情境,在情境中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小學生雖然年齡比較小,可是他們一出生就接觸了很多的科學創新成果,他們生活在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因此小學生對科學現象非常熟悉,也是非常好奇的,他們心中裝著很多的為什么?所以,只要教師稍加用心,就可以打造出一些非常有趣且新穎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非常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活動。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問學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有開放性,也具有引導性。正是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去思考科學現象背后的基本原理。也是這些問題,一步步將學生的好奇心勾起來,讓他們產生更強烈的動力去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學習。
二、多進行動手操作教學,讓學生在動手中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得還不夠好,抽象思維能力也比較差,因此在科學學習活動中,更多還是要以直觀的方式來進行,多讓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在操作中體會科學現象,領悟科學的規律。這就需要老師要將學生動手操作的具體教學環節進行提前的預設。每一次動手操作活動都是目標明確的,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這些教師都要經過充分的論證。而且要注意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面的指導。并結合情況,提出適當的問題,去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在這些操作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會更加直觀生動,他們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動手探究時需要結論,但更注重過程。科學方法與技能的訓練,科學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這些非陳述性的知識,這類目標不是教師的說教、學生模仿而形成的,而一定要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探究過、體驗過才能獲得的。
三、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讓他們共享在科學探索中的快樂
在科學課的探索學習活動中,單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完成一些基本的探索任務,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結成小組,在小組之中相互合作,大家一起找資料,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在合作的過程中有充分的交流,而且在思路方面也可以相互影響,可以共享資源,對他們的科學素養快速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教師就要特別注重營造一種非常民主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在課上課下搭建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的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讓學生之間可以友好地相處,師生之間融洽的合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會活躍思維,才敢暢所欲言。我們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允許學生犯錯。因為每一個“錯”都是兒童進步的足跡,阻止了他們邁向“錯”的腳步,等于阻斷了他邁向成功的道路。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有不同的見解,要想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人家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或者不完全,要去駁倒別人,這樣就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找根據、尋理由,我們的交流才能收到實效。
四、在小學科學的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及時解答疑惑,幫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探究學習活動的開展,不是雜亂無章的,要按照一定的計劃來進行,從整個探究的學習進程上來看,一般是遵循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合作交流等探索形式,充分地溝通,最終尋找到科學探索的最終答案。不過單靠學生們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整個探究學習活動中,一定要做好指導者引導者的角色,深入到學生當中,傾聽他們的困惑,并及時給出恰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當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可以不把思路直接告訴他們,而是通過一些為什么,這樣的跳板來啟發學生。通常在這些“跳板”之后,教師還會繼續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讓學生產生新思想、知識之間的新聯系或超越基本已知事實信息做出的新結論。一個真正有效的“跳板”會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所以也可能不需要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從而興致勃勃地進行接下來的研究了。
作者:李巖巖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育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