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科學教學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課改腳步的不斷深入,陳舊的、了無生趣的教學模式已走出課堂。小學科學課也緊跟時代的腳步,呈現出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融匯了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學科內容,知識紛繁復雜。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們緊緊圍繞課改理念和精神,結合學生實際,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中心,以培養較好的科學素養為目的,積極構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科學教學模式。
第一,引。
小學生對科學這一學科既陌生而又好奇,但對枯燥乏味的知識沒有持久性。針對這一特點,把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用視頻播放,或是用簡單的實驗展現給學生,會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為一節科學課開啟良好的開端。興趣的引導會讓學生興致盎然地走入求知的大門。
第二,說。
一是說器材。學生每到課上對著新奇的實驗器材就興趣多多,恨不得馬上就能親手擺弄擺弄,甚至對自己帶來的再也熟悉不過的生活用品也興趣濃厚。這個時候如果強行不讓學生去動,學生還是心系這些東西。如果順勢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這些東西,學生會很高興地說起來,一直到認識清楚。二是說目的。一節課開始了,一定要讓學生剛剛被激發的求知欲保持下去,使他們興致盎然地走進實驗,首先就是明確實驗目的——要干什么,或是檢驗什么,這是設計實驗的初衷。三是說實驗。實驗的目的明確之后,并不是說實驗就可以開始了。大多數學生并不知道怎么做實驗,無從下手,比較茫然。個別學生思路比較清晰,可以讓這樣的學生進行闡釋,大家不斷補充,實驗的過程就逐漸明朗化了,注意事項也就在學生的參與中得到了重視,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也彌補了學生盲目下手實驗時間上的不足。
第三,猜。
實驗就要開始了,學生們躍躍欲試。這個時候讓學生大膽地對即將開始的實驗結果進行猜測,這個環節是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運用舊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判斷推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紛紛闡釋自己的見解,并以切實可行的依據進行解釋。帶著這樣的猜測,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就更濃了。
第四,做。
實驗是科學課的中心環節。如果學生們對即將開始的實驗了然于胸,小組分工就很簡單了,可以信手拈來。如根據特長進行分工配合,對下一步的實驗進行有序的安排,專心致志地開始實驗了:貫徹實驗的注意事項和要領,小心翼翼地操作,對顯現的實驗現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完整詳盡地記錄、補充、合作……實驗成功了,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參與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若是實驗失敗了,孩子們臉上凝結著疑問,進行討論、查找、交流,求助,探索問題所在。這個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驗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每一位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
第五,再說。
實驗做完了,讓學生們說說實驗現象和通過實驗發現了什么。大家在交流中達成共識,使實驗的學習效果推向了深處。再現實驗場景,牢固地走進了記憶。
第六,分析。
每個小組分別匯報實驗結果和數據,與其他小組進行匯總,全班同學對整個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對出現的個別情況查找原因,突出強調避免這樣情況的操作。對實驗的結論進行整理,進一步熟悉,每名學生都在小組中說一說,加強鞏固。
第七,對比。
實驗結果出來了,和實驗前的猜測做個對比。結論如果和預測截然相反,就讓學生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論;結論如果和預測恰好吻合,那就分析一下有沒有更深層的理論依據做支撐,在分析中,學生科學觀得到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縱深的收獲。
第八,輔助。
科學課以動手實踐為中心,適時、適當的圖片說明、文字解說,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科學課的學習走向深入。
第九,補充。
有些小視頻會吸引學生的眼球。將一些較難的不易操作的小實驗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既直觀又生動,還有效節省了課堂時間,往往收效很好,是科學課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
總之,一節科學課既生動又緊湊,使學生興趣濃厚地開展了學習和探究,手腦并用,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收獲,有效地進行了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課教學方法的探究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課堂40分鐘的立體空間,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興趣濃厚、動手動腦的高效的科學課課堂模式。
作者:遲俊杰 單位:撫松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