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有效性評價標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當今科學實驗課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主體的單一化
評價往往局限于一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白,學生處于被評價狀態,沒有發言權,只能聽從教師的評價。新課程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當前實際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自評、互評有所缺失。
(二)評價工作堅持不夠,降低了評價的效果
開學初評價搞得轟轟烈烈,到了學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并且科學學科,由于每周課時量較少,課堂評價時而有、時而無,有些前后承諾沒有兌現,導致學生、教師忘記課堂評價。教師反饋周期時間比較長,通常以一個單元的學習時間為周期,刺激的頻率過少,容易使學生忘記科學課堂中的評價而影響評價效果。
二、制定形成性評價標準
(一)課堂評價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受到夸獎和贊美。事實表明,人們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別人的看法和態度來衡量自身的價值,對周圍人的評價非常在乎,于是產生了一種被肯定、尊重和贊美的強烈愿望。科學課堂同樣可以通過課堂評價,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科學課堂有自己獨有的特點,科學課堂評價包括傾聽、發言、實驗操作等。
(二)作業評價
科學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或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科學概念,同時可以促進學生繼續探究課堂之外的科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科學作業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作業、課后探究。
(三)單元評價
科學課每學期都有四個單元,除三、四年級課的內容較多,不能進行單元測試之外,五、六年級每單元新課結束后就會進行單元測試。單元測試之前不進行復習,只發給單元科學概念的匯總資料,告訴學生測試的時間。期末成績里單元評價占了三分之一,同時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進行獎勵,對前幾名和進步比較大的學生進行獎勵,并與班級評比進行掛鉤。
(四)期末測試
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全冊綜合性的期末測試。試題要體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最基本的探究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發現、數據的記錄與分析等方面的情況。出卷前,先要確定整冊各單元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并按照這些要求排出相應的比例,再按照各部分的比例要求編制試題。
三、靈活地運用形成性評價標準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制定的形成性評價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會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具體情況對形成性評價標準進行適當的修改,使評價更加合理。即使同一屆學生,每學期教師也會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適度修改,使評價標準更適合這一屆學生,更能激勵學生進行學習。
(一)課堂評價成績與班級的學生考核掛鉤
每個班級都有一套自己的班級考核制度,對于新接手的班級,我們科學教師要先了解所任班級的考核制度,然后與班主任商量把科學的課堂評價加入班級的考核制度中,對學生一個月的課堂評價進行統計后直接與班級考核掛鉤,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堅持公平地進行評價
形成性評價標準是可以修改的,但一個學期之中,評價標準要統一,要堅持,不能開學初學業評價搞得轟轟烈烈,到了學期中,就冷冷淡淡,甚至不了了之。在每一學期開學初的始業教育中,教師要把制定的評價標準告訴學生,和學生一起討論修改,然后確定這一學期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一旦確定,這學期就要堅定地執行下去,如果在實行過程中發現有哪些缺陷,可以記錄下來,等第二學期再進行修改。
(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課堂評價
前面介紹的小組課堂評價記錄是一種方便教師、組長操作的一種形式。其實學生可能更喜歡一種物質上的記錄方式。如某小學采用的“小卡片”評價法,又如某小學的藍星卡評價方法。能激勵學生的評價方式就是好方法,不同的年級采取的方式可以有所變化。
(四)科學日記、手抄報等補充作業評價
教師都會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把活動過程中的觀察發現記錄下來,如三年級的養蠶、種鳳仙花,五年級的綠豆芽發芽的對比試驗等。有些學生會以日記、手抄報等形式進行記錄。這些科學日記、手抄報也是作業的一種形式,體現了學生的活動過程,這也可以是作業評價的一種。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掛在學校網站里,讓學生有更大的成就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只要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促進各種思維的發展,就是一種好的評價方式。對小學科學課堂實驗有效性評價標準的探索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獲取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嚴闖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