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科學中培育良好科學態度,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崇尚科學,培育學生探索求知精神
如在教學第三課“人生之旅”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探究情境: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一生,而且一生中又會經歷過多個不同的時期,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探究人的一生到底可分為幾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會有哪些特征,以此來引導學生尊重科學,并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另外,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教師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時,應當將“健康”的觀念完全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成長和發育的過程中,學會健康生活的道理。
二、尊重事實,培養學生科學判斷能力
當今社會各種不良思想和風氣彌漫在學生的周圍,如請神、算命等各種封建迷信現象;奢侈浪費等各種不良生活習慣;恐怖活動、暴力襲擊等破壞性行為等。所以,在系統教學各種科學知識的同時,教師應當竭力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一個觀念,即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崇尚科學,才能以此提升小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不至于被社會上的各種亂象所迷惑,毀壞自身成長的良好根基。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最后一個課時“空氣也是生命之源”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科學探究“汽車尾氣對空氣是否有影響”,學生得出的結論是“會對空氣質量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此時,教師應當指引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事實出發,提出改進性或創造性的建議,否則,學生容易因為探究出“汽車尾氣有污染”,就直接下結論:要停止使用汽車,這就有失實際考慮了。又如通過各種化學實驗研究出人們抽煙會對他人以及空氣造成不利影響,教師也應當指引學生從實際出發,不要一刀切禁止所有人吸煙。
三、學會合作,鼓舞學生勇于發表見解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能夠自己憑空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他們總要依靠前人的研究,總要依靠一定的合作團隊,他們只是這個合作共同體中更加富有某種創造潛能的有機體,他們往往善于探究、勤于發問、樂于發表自身意見。所以,要提升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水平,養成崇尚科學的良好態度,應當在科學教學中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刺激和鼓舞學生經常性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消失了的恐龍”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依據分組情況進行合作探究,對“恐龍滅絕之謎”進行調查和總結,并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應當根據自己調查研究的結果作匯報,發表自身見解,與小組內以及小組間的成員進行交流和對話,實現彼此間的互補和共進。這樣一來,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和任務,同時,學生間又有充分的空間和話題進行交流討論,以幫助學生最終理解生物進化、適應以及滅絕的生存規律。總之,要培養起一代代思想健全,觀念正確的新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小學科學的基礎性作用,讓小學科學課程在滲透德育教育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并擁有正確的科學精神和品質。
作者:王子建 單位:江蘇泰興市長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