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探求現代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學生信息素養不足,缺少利用網絡技術主動學習的動力與積極性
現在學生的信息素養參差不齊,這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學生自己與學校的原因。部分學生家庭可能裝有網絡,學生在家已經學會上網、玩游戲了,這對于學生的網絡掃盲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有的父母不愿意讓孩子早日接觸網絡,也不會引導孩子利用信息技術來搜查資料,導致有的學生對電腦還是很陌生。還有的學生家庭因為條件限制,沒有裝上網絡,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更談不上使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習了。另外,網絡條件下的教學互動,需要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更需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學生只是把網絡技術的使用當做學習任務,動力缺乏的話,當然會影響他們運用計算機來搜集與使用學習資源的能力,從而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創造主動學習的網絡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網絡,喜歡上信息技術,樂于利用網絡資源來主動學習。
二、教師存在“唯技術”傾向,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深刻把握
在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或多或少地會犯“唯技術”傾向的錯誤,誤認為技術手段越多越好,技術越先進越好,只要做到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實際上,教學結果卻并不理想。《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明確了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既然是啟蒙課程,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少年兒童好奇心上,引領他們學習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建構自己的科學知識。所以,忽略信息技術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固然要不得,而只從技術出發,忘記甚至忽視學生心理、智力發展特點,脫離課程標準的教學也是行不通的。
三、教學配套設施不足,學校對教師培訓的力度不夠
當前,有部分學校配套設施不到位,硬件設施有些老舊,學校不愿在上面加大投入。此外,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需要教師會使用網絡手段來搜集、甄別、提取學習資源,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熟練使用基本的信息技術軟件,比如OFFICE系列軟件,還需要教師學會制作一些CAI課件、學會運用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Authorware等技術。
而在現有的條件下,教師們能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并不多,能熟練使用者更少。在學校的培訓措施上,部分學校并不能按期、足量地培訓教師,有的可能還在“炒剩飯”———也就是還在培訓那些簡單的,一般的技術,缺少真正對教師教學有幫助作用的技術培訓。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科學課教學,其本質目的在于,以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多媒體為手段,進行情境營造,為學生提供一個理解科學知識所需要的,而學生現在又缺乏的,接近于真實經驗的情境,指導學生對所需要的網絡信息進行查找、篩選、分析、研究,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因此,網絡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還需要社會、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完善。
作者;鮑燕 單位:江蘇睢寧縣實驗小學